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个人(社会人)论文

旅游开发与乡村人际关系变迁--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后的变迁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导论第9-22页
   ·问题的提出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1页
   ·相关研究综述第11-16页
   ·本研究运用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第16-19页
   ·基本概念和篇章安排第19-22页
2 贵阳市郊和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概况第22-27页
   ·西江的政企一体发展模式第22-23页
   ·郎德的村民自主发展模式第23-24页
   ·偏坡的政府主导发展模式第24-25页
   ·肇兴的企业接管发展模式第25-27页
3 旅游开发中的矛盾冲突关系第27-35页
   ·开发主体的利益冲突第27-29页
   ·村庄主体的道德矛盾第29-35页
4 旅游开发中的冲突关系调适第35-42页
   ·冲突调适的现状第35-39页
   ·干预性调适与自主性调适相结合第39-42页
5 旅游开发中的乡村人际关系变迁路径第42-49页
   ·社会交往层面:熟人社会的陌生人行为逻辑第42-44页
   ·精神关系层面:村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失序第44-47页
   ·权利分配层面:传统权威退场与新权力分散第47-49页
6 旅游开发与乡村人际关系变迁思考第49-52页
   ·村落共同体形式变迁第49-51页
   ·乡村旅游发展的逻辑第51-52页
7 结论与思考第52-54页
   ·结论第52页
   ·讨论与思考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1:乡村旅游与农村社区发展调查问卷第59-63页
附录2:“旅游与社区建设”访谈提纲第63-68页
附录3:案例主背景资料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中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社工介入--以深圳市福田区下沙小学为例
下一篇:从电视相亲节目来看当代青年的择偶观--以《非诚勿扰》嘉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