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律师制度论文

试论政府法律援助责任之完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一、 选题缘由第11-12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2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2-15页
  一、 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现状第12-14页
  二、 有关法律援助理论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6页
  一、 研究思路第15页
  二、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政府的法律援助责任概述第16-24页
 第一节 法律援助的含义和特征第16-19页
  一、 法律援助的含义第16-17页
  二、 法律援助的特征第17-19页
 第二节 政府承担法律援助责任的依据第19-24页
  一、 政府责任及其含义第19页
  二、 我国政府承担法律援助责任的依据第19-24页
第三章 我国政府实施法律援助的现状及问题第24-35页
 第一节 我国政府法律援助责任的形成第24-27页
  一、 自发性探索阶段,即 1994 年 1 月到 2003 年 9 月 1 日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施行前第24-26页
  二、 制度化运行阶段,即 2003 年 9 月 1 日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施行至今第26-27页
 第二节 我国政府实施法律援助的成效概述第27-30页
  一、 机构网络和工作队伍初步形成第27-28页
  二、 经费逐步落实第28-29页
  三、 受援人数和范围不断扩大第29-30页
  四、 社会效益日益凸显第30页
 第三节 我国政府实施法律援助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0-35页
  一、 法律援助制度亟需完善第30-31页
  二、 法律援助机构定位不明,性质不一第31-32页
  三、 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水平总体偏低第32页
  四、 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短缺,队伍不稳定第32-33页
  五、 法律援助覆盖面不宽第33-34页
  六、 法律援助办案质量有待提高第34-35页
第四章 国外政府实施法律援助的模式和启示第35-45页
 第一节 国外政府实施法律援助的模式第35-44页
  一、 制度保障第35-36页
  二、 援助范围第36-37页
  三、 组织机构与人员第37-39页
  四、 经费投入第39-40页
  五、 质量监控第40-42页
  六、 社会支持第42-44页
 第二节 启示第44-45页
第五章 完善我国政府法律援助责任体系的对策第45-55页
 第一节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第45-46页
  一、 在宪法中确认“获得法律援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第45-46页
  二、 制定专门的法律援助基本法第46页
  三、 配套完善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第46页
 第二节 明确法律援助机构性质及功能定位第46-47页
 第三节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法援经费保障机制第47-49页
  一、 构建财政拨款长效保障机制第47-48页
  二、 引导和鼓励社会捐助第48页
  三、 倡导行业奉献和同行协作第48-49页
  四、 要求非受援助的败诉方承担必要费用第49页
  五、 探索建立法律援助义务代偿金制度第49页
 第四节 大力加强法律援助工作队伍建设第49-51页
  一、 落实人员编制第49-50页
  二、 建立法律援助专职律师队伍第50页
  三、 优化法律服务资源配置第50页
  四、 重视发挥高等院校法学院师生作用第50-51页
  五、 鼓励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法律援助第51页
 第五节 不断扩大法律援助对象范围第51-52页
  一、 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第51-52页
  二、 进一步拓展法律援助受益对象范围第52页
 第六节 全面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第52-55页
  一、 案前:建立质量预控机制第52-53页
  二、 案中:落实质量监控机制第53页
  三、 案后:完善质量评估机制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后记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刑事诉讼监视居住制度改革之理论与实践思考
下一篇:检察机关审前阶段非法及瑕疵证据处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