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业税税制设计及其相关措施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论 | 第12-24页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20页 |
1. 选题的政策背景 | 第12-13页 |
2. 选题的经济背景 | 第13-16页 |
3. 选题的实际意义 | 第16-20页 |
(二)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21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写作框架和创新之处 | 第21-24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 写作框架及其内容 | 第22-23页 |
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一、物业税的含义、特征和理论依据 | 第24-28页 |
(一) 物业税的含义和特征 | 第24-26页 |
1. 物业税的含义 | 第24页 |
2. 物业税的特征 | 第24-26页 |
(二) 物业税设计的理论依据 | 第26-28页 |
1. 受益对等原则 | 第26页 |
2. 税收公平理论 | 第26-27页 |
3. 税制完善理论 | 第27-28页 |
二、国外及香港特区开征物业税经验借鉴 | 第28-34页 |
(一) 美、英、加、日等国的物业税制度 | 第28-31页 |
1. 美国房产税最具代表性 | 第28-29页 |
2. 英国住房财产税历史最悠久 | 第29-30页 |
3. 加拿大地方政府征税自主权大 | 第30-31页 |
4. 日本房产税课税范围广 | 第31页 |
(二) 香港特区物业税的相关政策 | 第31-32页 |
1. 差饷税 | 第32页 |
2. 物业税 | 第32页 |
(三) 小结 | 第32-34页 |
三、我国税制中的物业税税制设计 | 第34-42页 |
(一) 物业税的核心税制要素 | 第34-38页 |
1. 物业税具有广泛的开征范围和开征对象 | 第34-36页 |
2. 物业税精细化的税目和税率 | 第36-37页 |
3. 物业税以评估值为计税依据 | 第37-38页 |
(二) 物业税的征收管理 | 第38-42页 |
1. 纳税义务人 | 第38-39页 |
2. 税务登记、纳税期限、地点和申报方式 | 第39-40页 |
3. 申请、复核机制 | 第40页 |
4. 协税制约机制 | 第40页 |
5. 税收优惠 | 第40-41页 |
6. 法律责任 | 第41-42页 |
四、物业税开征的配套措施探讨 | 第42-49页 |
(一) 修订及落实相关政策法规 | 第42-45页 |
1. 改革现行土地批租制度 | 第42-43页 |
2. 放宽对农村土地使用权的限制 | 第43页 |
3. 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第43-44页 |
4. 推进城乡房地产登记联网管理 | 第44-45页 |
(二) 建立专业的评估机制 | 第45-47页 |
1. 评估标准体系建设 | 第45-46页 |
2. 合理确定评估周期 | 第46页 |
3. 评估机构的确定 | 第46-47页 |
4. 培养高素质的评估师队伍 | 第47页 |
(三) 做好开征物业税其他准备工作 | 第47-49页 |
1. 以严谨的数据测算确定税制要素的设计 | 第47页 |
2. 通过各部门协作体现社会综合治税 | 第47-48页 |
3. 通过税法宣传提高纳税人对物业税的认知度 | 第48页 |
4. 提高税务干部业务素质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