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上k次剩余码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知识背景 | 第9页 |
| ·二次剩余码的发展 | 第9-10页 |
| ·高次剩余码的发展 | 第10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12-14页 |
| 第三章 F_2 上的二次剩余码 | 第14-16页 |
| ·二次剩余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 第14页 |
| ·F_2 上的二次剩余码的定义 | 第14页 |
| ·F_2 上的二次剩余码的性质 | 第14-15页 |
| ·F_2 上的二次剩余码的极小距离 | 第15-16页 |
| 第四章 F_2 上的三次剩余码 | 第16-23页 |
| ·F_2 上的三次剩余码 | 第16页 |
| ·F_2 上三次剩余码的提升 | 第16-23页 |
| ·Z_4上三次剩余码的定义 | 第16-17页 |
| ·Z_4上三次剩余码的生成幂等多项式 | 第17-19页 |
| ·Z_4上三次剩余码的性质 | 第19-20页 |
| ·Z_4上的三次剩余码的扩展码 | 第20-23页 |
| 第五章 F_2 上的 k 次剩余码 | 第23-33页 |
| ·k 次剩余的基本概念 | 第23页 |
| ·k 次剩余码的定义 | 第23-30页 |
| ·F_2 上 k 次剩余码的极小距离 | 第30页 |
| ·某些k 次剩余码的码字重量 | 第30-33页 |
| 总结和展望 | 第33-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