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8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知识溢出理论研究 | 第11-16页 |
·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理论研究 | 第16-2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4-26页 |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与难点 | 第26-28页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26页 |
·本文研究的难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知识溢出与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 | 第28-43页 |
·知识溢出 | 第28-35页 |
·知识溢出的概念、分类 | 第28-30页 |
·知识溢出的途径 | 第30-33页 |
·知识溢出的效应分析 | 第33-35页 |
·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 | 第35-39页 |
·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概念及界定 | 第35-36页 |
·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内涵 | 第36-38页 |
·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38-39页 |
·知识溢出与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3页 |
·基于知识溢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界定 | 第39-40页 |
·基于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与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 | 第40-41页 |
·基于知识溢出的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 | 第41页 |
·基于知识溢出的管理创新与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 | 第41-42页 |
·基于知识溢出的文化创新与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基于知识溢出的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3-6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 第43-45页 |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 第43-44页 |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4-45页 |
·基于知识溢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45-5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45-46页 |
·评价指标的筛选与确立 | 第46-51页 |
·评价方法 | 第51-60页 |
·确定指标权数集的方法 | 第51页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51-57页 |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 第57-60页 |
第四章 基于知识溢出的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实证分析 | 第60-72页 |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60-65页 |
·数据来源 | 第60页 |
·样本的选取以及样本数据的获取 | 第60-65页 |
·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 | 第65-72页 |
·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综合评价 | 第65-66页 |
·江苏与广东、浙江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66-72页 |
第五章 基于知识溢出的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提升策略 | 第72-79页 |
·基于知识溢出的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 第72-74页 |
·企业知识积累不足 | 第72-73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欠缺 | 第73-74页 |
·企业管理创新能力不强 | 第74页 |
·基于知识溢出的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 第74-79页 |
·增强企业知识积累,提高吸收能力 | 第74-76页 |
·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第76-77页 |
·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增强管理创新能力 | 第77-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79页 |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附录 | 第86-94页 |
附录一:基于知识溢出的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研究 | 第86-92页 |
附录二: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研究调查问卷 | 第92-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4-95页 |
后记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