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8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8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8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一) 受教育权的研究 | 第9页 |
(二) 美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研究 | 第9-10页 |
(三) 美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立法保护研究 | 第10-12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六、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6页 |
(一) 残疾儿童 | 第13-14页 |
(二) 残疾儿童受教育权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美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立法保护的薄弱期 | 第16-18页 |
一、美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立法保护的漠视、隔离期 | 第16页 |
二、美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立法保护的萌芽期 | 第16-18页 |
(一) 《障碍儿童教育补助法》(1958)首次提供教育经费培训师资力量 | 第17页 |
(二) 《初等和中等教育法》(1965)明确联邦政府的责任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美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立法保护的完善期 | 第18-26页 |
一、《职业康复法》(1973)残疾儿童公民权利首次得到法律保护 | 第18-19页 |
二、《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1975)美国特殊教育立法的里程碑 | 第19-21页 |
三、《残疾人教育修正案》(1986)延长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年限 | 第21-22页 |
四、《美国残疾人法案》(1990)改变称谓并确定个别化教育方案 | 第22页 |
五、《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1997)用法律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 | 第22-23页 |
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2002)所有的儿童共同进步 | 第23-24页 |
七、《残疾人教育促进法》(2004)关注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美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立法保护的经验及不足 | 第26-30页 |
一、美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立法保护的经验 | 第26-28页 |
(一) 教育法规目标明确、适时修订完善,与时俱进 | 第26-27页 |
(二) 源于实践的判例法作用不可替代 | 第27页 |
(三) 美国社会全员参与、教育服务形式多样化 | 第27-28页 |
二、美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立法保护的不足 | 第28-30页 |
(一) 联邦政府的特教投资与实际仍有差距 | 第29页 |
(二) 美国残疾儿童家长与学校仍有分歧 | 第29页 |
(三) 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在实际操作中仍有漏洞 | 第29-30页 |
第五章 美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立法保护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6页 |
一、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现状 | 第30-31页 |
二、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立法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一) 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缺乏有效性、权威性、可操作性 | 第31-32页 |
(二) 忽视我国残疾儿童家长的参与性、监督性 | 第32页 |
(三) 我国残疾儿童的鉴定、评估工作缺乏法律支持,评估系统不完备 | 第32页 |
(四) 我国在残疾儿童教育的师资方面投入不足 | 第32页 |
(五) 我国教育经费的地区投入不均衡,拒学现象仍有存在 | 第32-33页 |
三、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立法保护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 第33-36页 |
(一) 制定有效的地方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 | 第33-34页 |
(二) 明确残疾儿童家长的参与监督权及诉讼权,形成立法保护 | 第34页 |
(三) 增强残疾儿童的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第34页 |
(四) 重视特教师资培养,为特殊教育提供优秀的教师资源 | 第34页 |
(五) 增加教育投入,为残疾儿童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英文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中文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