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人类学诗学--巴赫金外位性思想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内容提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2页 |
绪论 | 第12-34页 |
导论 | 第34-50页 |
第1章 外位性思想的提出 | 第50-80页 |
·人和艺术的双重思考 | 第50-59页 |
·人、生活和艺术 | 第50-52页 |
·托尔斯泰的问题 | 第52-59页 |
·艺术与存在 | 第59-72页 |
·托尔斯泰艺术观批判 | 第59-66页 |
·哲学人类学思考 | 第66-67页 |
·存在的唯一性 | 第67-72页 |
·外位性思想的提出 | 第72-77页 |
·外位性思想的内涵 | 第72-73页 |
·从哲学人类学走向诗学 | 第73-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第2章 外位性思想的转折 | 第80-104页 |
·外位性立场:审美活动的本质 | 第80-90页 |
·人的观念:陀氏小说的影响 | 第90-98页 |
·内涵的丰富和侧重点的转移 | 第98-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3章 外位性思想的深化 | 第104-130页 |
·教育小说与新人的成长 | 第104-109页 |
·欧洲小说与人的形象 | 第109-121页 |
·希腊小说 | 第110-111页 |
·传奇世俗小说 | 第111-113页 |
·古希腊罗马的传记和自传 | 第113-117页 |
·从拉摩的侄儿、鲁巧到骗子·小丑·傻瓜 | 第117-120页 |
·人的未完结性:史诗和小说的分野 | 第120-121页 |
·艺术语言与超语言学 | 第121-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4章 外位性思想的明确 | 第130-148页 |
·自我之眼与他人之眼:面对他文化 | 第131-133页 |
·诠释还是理解:对文学作品的态度 | 第133-139页 |
·理解人与认识物:人文科学方法论 | 第139-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146-148页 |
结语 | 第148-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9页 |
作者简历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