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浅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入罪理论基础第11-17页
 第一节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概述第11-12页
 第二节 入罪理论基础分析第12-17页
  一、 纳入刑法调整的必要性第12-13页
  二、 纳入刑法调整的可行性第13-15页
  三、 比较法上的依据——域外刑事立法的考察借鉴第15-17页
第二章 当前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的特点和法律适用问题第17-23页
 第一节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现状及特点第17-19页
  一、 以“信息咨询公司”为名,合法外衣下从事非法活动第17-18页
  二、 互联网成为非法交易的主渠道,犯罪手段科技化、远程化、智能化第18页
  三、 犯罪隐蔽性强,查处打击难度大第18页
  四、 容易衍生其他犯罪,造成社会治安隐患第18-19页
  五、 非法获利金额高,形成层层获利的犯罪产业链第19页
  六、 目前查处的案件未能体现出打击重点第19页
 第二节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第19-23页
  一、 “公民个人信息”的含义界定模糊第19-21页
  二、 “非法获取手段”的范围厘定不清第21-22页
  三、 司法解释缺位使各地对“情节严重”执行标准不一第22-23页
  四、 对信息条目、非法获利金额的计算存在争议第23页
第三章 对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理解和适用第23-36页
 第一节 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定位第23-27页
  一、 “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和特征第23-24页
  二、 司法实践中把握此概念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24-27页
 第二节 对非法获取手段的理解第27-30页
  一、 “非法获取”应指没有合法依据获取第27-29页
  二、 对几种特殊手段的分析第29-30页
 第三节 对情节严重的把握第30-33页
  一、 “情节严重”的把握应是结合质与量标准的自由裁量第30-31页
  二、 “质”是主要衡量标准,避免唯数量论的简单评判第31-33页
 第四节 司法实践中的其他问题第33-36页
  一、 信息条目的计算第33-34页
  二、 非法获利数额的计算第34-36页
第四章 立法完善建议第36-40页
 第一节 完善行政前置法第36-37页
 第二节 合理规范“信息咨询”行业第37-38页
 第三节 以司法解释、案例指导的形式明确标准第38-39页
 第四节 增设资格刑,完善刑罚体系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及完善
下一篇:公立医院人员受贿犯罪司法认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