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三、 本文运用的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一) 马克思的合作经济理论 | 第18页 |
(二)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8-19页 |
(三)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四) 契约理论 | 第19-20页 |
四、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1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牧区合作经济的雏形 | 第21-30页 |
一、 传统合作形式 | 第21-23页 |
(一) 苏鲁克制度 | 第22-23页 |
(二) 浩特—阿寅勒 | 第23页 |
二、 传统互助组的历程 | 第23-30页 |
(一) 互助组的概念与内容 | 第24-25页 |
(二) 互助组的形式与作用 | 第25-30页 |
第三章 初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 | 第30-42页 |
一、 初级牧区合作社产生的背景 | 第30-32页 |
二、 牧区初级生产合作社的发展过程 | 第32-37页 |
(一) 案例分析 | 第32-34页 |
(二) 初级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和政策 | 第34-35页 |
(三) 牧业初级合作社的特点与优越性 | 第35-37页 |
三、 牧区高级合作社及人民公社 | 第37-42页 |
(一) 高级合作社 | 第37-39页 |
(二) 人民公社 | 第39-42页 |
第四章 内蒙古牧区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42-54页 |
一、 牧区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状 | 第42-50页 |
二、 目前牧民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一) 缺乏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 第50页 |
(二) 市场化推进中的劣势 | 第50-51页 |
(三) 融资渠道与形式不足 | 第51页 |
(四) 联合抗灾机制逐渐丧失 | 第51页 |
三、 牧民合作经济未来发展中的几点建议 | 第51-54页 |
(一) 培养人才,提高素质 | 第51-52页 |
(二) 稳步扩大规模,实现品牌化经营 | 第52页 |
(三) 政府应扶持牧民合作社的融资问题 | 第52-53页 |
(四) 政府要做好对合作组织鼓励内容、引导原则的定位.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比较与总结 | 第54-60页 |
一、 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比较 | 第54-55页 |
(一) 初级合作社的特点 | 第54页 |
(二) 高级合作社的特点 | 第54页 |
(三) 人民公社的特点 | 第54-55页 |
二、 总结与选择 | 第55-60页 |
(一) 既要汲取初级合作社好经验,也要规避行政过度干预 | 第55-56页 |
(二) 坚持“劳动”雇佣“资本”保护牧民财产和公平分配权利 | 第56-57页 |
(三) 倡导由松散到紧密型,以自治为主的自下而上的合作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