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导言 | 第7-8页 |
1 网络隐私权概述 | 第8-13页 |
·网络隐私权的概念 | 第8页 |
·网络隐私权的主要特征 | 第8-10页 |
·权利主体的虚拟性与真实性并存 | 第8-9页 |
·权利客体的人格性与财产性并存 | 第9-10页 |
·权利对象的依附性与传播的独立性并存 | 第10页 |
·网络隐私权的主要内容 | 第10-13页 |
·网络隐私隐瞒权 | 第10-11页 |
·网络隐私支配权 | 第11页 |
·网络隐私利用权 | 第11-12页 |
·网络隐私维护权 | 第12-13页 |
2 网络隐私侵权的认定 | 第13-26页 |
·网络隐私侵权的主要特点 | 第13-14页 |
·侵权手段的智能化与权利人控制力的不足并存 | 第13页 |
·侵权的低成本与损失的高代价并存 | 第13-14页 |
·侵权的国际性与管辖的地域性并存 | 第14页 |
·网络隐私侵权主体 | 第14页 |
·网络隐私侵权行为 | 第14-19页 |
·个人用户的侵权行为 | 第14-16页 |
·商业机构的侵权行为 | 第16-17页 |
·网络服务和机构的侵权行为 | 第17-18页 |
·软硬件设备供应商的侵权行为 | 第18-19页 |
·政府机构超越职权的侵权行为 | 第19页 |
·侵权形态和归责原则 | 第19-20页 |
·免责事由 | 第20-26页 |
·被侵权人的故意 | 第21-22页 |
·第三人的过错 | 第22-23页 |
·其他免责事由 | 第23-26页 |
3 国际上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的两大模式 | 第26-36页 |
·美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 | 第26-30页 |
·欧盟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 | 第30-34页 |
·欧美两大模式的妥协 | 第34-36页 |
4 我国网络隐私权立法的现状与展望 | 第36-43页 |
·我国网络隐私权立法的现状 | 第36-39页 |
·我国网络隐私权立法所面临的问题 | 第39-40页 |
·对我国未来网络隐私权保护法的设想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