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16-25页 |
·车内声品质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16-20页 |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20-25页 |
·存在问题 | 第25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9页 |
第2章 心理声学及车内声品质主客观评价 | 第29-57页 |
·听觉概述 | 第29-31页 |
·听觉掩蔽效应 | 第30页 |
·临界频带 | 第30-31页 |
·车内噪声品质客观评价 | 第31-34页 |
·响度及其数学模型 | 第31页 |
·尖锐度及其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粗糙度及其数学模型 | 第32-33页 |
·抖动度及其数学模型 | 第33页 |
·感觉舒适度、无偏烦恼度 | 第33-34页 |
·车内噪声品质主观评价 | 第34-42页 |
·声品质主观评价模型及流程 | 第35页 |
·声音样本库的建立 | 第35-37页 |
·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 | 第37-39页 |
·车内声品质主观评价试验 | 第39-41页 |
·样本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车内声品质主、客观评价建模 | 第42-56页 |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声品质评价及预测模型 | 第43-46页 |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声品质评价及预测模型 | 第46-48页 |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声品质评价及预测模型 | 第48-49页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声品质评价及预测模型 | 第49-54页 |
·4 种声品质模型回归及预测效果检验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3章 车内声品质主观评价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 第57-75页 |
·车内声品质主观评价量表初稿的编制 | 第57-62页 |
·车内声品质主观评价指标搜集与整理 | 第59-60页 |
·量表初稿指标的筛选 | 第60-61页 |
·量表第一稿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61-62页 |
·车内噪声品质主观评价量表初稿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 第62-67页 |
·被试 | 第62-63页 |
·项目分析 | 第63-64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64-67页 |
·车内噪声品质主观评价量表测量学指标分析 | 第67-69页 |
·量表的信度检验 | 第67-68页 |
·量表的效度分析 | 第68-69页 |
·车内噪声品质主观评价量表的应用 | 第69-74页 |
·性别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 | 第70-71页 |
·年龄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 | 第71-72页 |
·声学偏好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 | 第72-73页 |
·声学经验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基于SESVINSQ的声品质频谱特性分析 | 第75-89页 |
·频率与听觉感受的关系 | 第75-76页 |
·基于频谱特性的声品质主客观评价模型 | 第76-86页 |
·车内噪声不同声品质频谱特性分析 | 第86-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5章 车内声品质综合评价 | 第89-113页 |
·声品质综合评价实例 | 第89-93页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声品质评价方法 | 第93-102页 |
·模糊综合评价理论 | 第93-96页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声品质综合评价建模分析 | 第96-102页 |
·基于熵权的TOPSIS法的声品质综合评价方法 | 第102-107页 |
·基于熵权的TOPSIS方法 | 第103-104页 |
·基于熵权的TOPSIS法的声品质综合评价建模分析 | 第104-107页 |
·基于对方案有偏好的车内声品质综合评价方法 | 第107-110页 |
·对方案有偏好的语言多属性决策模型 | 第107-109页 |
·基于对方案有偏好的声品质综合评价建模分析 | 第109-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3页 |
第6章 车内声品质主动控制方法研究 | 第113-143页 |
·车内声品质主动控制方法 | 第113-124页 |
·声品质主动控制简介 | 第113-115页 |
·噪声主动控制算法 | 第115-118页 |
·车内前馈控制噪声主动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 第118-124页 |
·车内声品质主动控制均衡化系统设计 | 第124-130页 |
·车内声品质主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124-126页 |
·车内声品质主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126-128页 |
·总体结构设计 | 第128-130页 |
·车内声品质主动控制实车试验 | 第130-141页 |
·试验对象 | 第130-131页 |
·试验条件 | 第131页 |
·试验设备 | 第131-132页 |
·试验方法 | 第132-133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33-141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3-147页 |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第143-145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45页 |
·论文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9页 |
作者简介 | 第159-161页 |
致谢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