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页 |
一、中国法治政府环境下的行政裁量的解析 | 第9-17页 |
(一) 行政裁量的概念溯源 | 第9-11页 |
1、大陆法系狭义的“行政裁量”的概念—德奥“行政裁量”概念的演化 | 第9-11页 |
2、英美法系广义的“行政裁量”的概念—戴维斯对“行政裁量”的解析 | 第11页 |
(二) 中国法治政府环境下的行政裁量释义 | 第11-17页 |
1、法治政府与行政裁量之辩 | 第12-13页 |
2、中国法治政府中行政裁量的特殊性 | 第13页 |
3、中国法治政府环境下的行政裁量的内涵 | 第13-15页 |
4、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5-17页 |
二、行政裁量的事前规制—行政裁量之“法”的保障 | 第17-38页 |
(一) 行政裁量之“法”的内容与分类 | 第17-19页 |
1、权力机关所立之法 | 第18页 |
2、行政机关抽象行政行为所立之法 | 第18-19页 |
(二) 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合理分类及其效力评析—行政立法 | 第19-33页 |
1、行政立法的界限和效力概述 | 第19-20页 |
2、行政立法的法定权限 | 第20-22页 |
3、行政立法的法定程序 | 第22-29页 |
4、行政立法的法律效力 | 第29-31页 |
5、行政立法的具体范围 | 第31-33页 |
(三) 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合理分类及其效力评析—其他抽象行政行为 | 第33-37页 |
1、规范性文件的性质和地位 | 第34-35页 |
2、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 | 第35-36页 |
3、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合法性 | 第36-37页 |
4、规范性文件的程序合法 | 第37页 |
(四) 行政惯例对行政裁量的事前规制作用 | 第37-38页 |
三、行政裁量的事中自制与准则 | 第38-46页 |
(一) 行政裁量的程序法治化 | 第39-43页 |
1、说明制度 | 第40页 |
2、行政相对人陈述与申辩制度 | 第40-41页 |
3、回避制度 | 第41-42页 |
4、送达制度 | 第42页 |
5、禁止单方接触制度 | 第42页 |
6、时效制度 | 第42-43页 |
(二) 行政自制制度的合理探讨 | 第43-46页 |
1、行政裁量角度的行政自制的合理性分析 | 第43-44页 |
2、行政裁量自制制度构建探讨 | 第44-46页 |
四、行政裁量的事后救济制度之完善 | 第46-59页 |
(一) 行政裁量复议制度与行政裁量诉讼制度的合理衔接 | 第46-49页 |
1、两种制度受案范围不一致导致行政相对人权利无法得到充分救济 | 第47页 |
2、两种制度参与人规定的不合理导致制度运行受阻 | 第47-48页 |
3、寻求救济的方式过于混乱造成两种制度衔接不畅 | 第48-49页 |
4、复议终局冲击我国法治化建设 | 第49页 |
(二) 行政裁量复议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第49-54页 |
1、我国行政裁量复议制度的现实困境 | 第50-51页 |
2、行政裁量复议制度的改革构想 | 第51-54页 |
(三) 行政裁量诉讼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第54-56页 |
(四) 三种特殊情况在行政裁量救济制度中的合理性分析 | 第56-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