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滚齿智能编程系统及其热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热误差补偿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数控自动编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4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 ·论文结构 | 第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 2 数控滚齿智能编程系统基础及其架构 | 第17-27页 | 
| ·西门子 840D 数控系统 | 第17-19页 | 
| ·西门子数控系统硬件组成 | 第17页 | 
| ·西门子数控系统软件组成 | 第17-19页 | 
| ·HMI 与 OEM 软件 | 第19-22页 | 
| ·人机界面 HMI | 第19-20页 | 
| ·OEM 软件 | 第20-22页 | 
| ·智能编程系统整体框架 | 第22-25页 | 
| ·智能编程系统热误差补偿模块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数控滚齿机的热误差建模及补偿方案 | 第27-40页 | 
| ·数控滚齿机热误差源分析 | 第27-29页 | 
| ·滚齿加工热误差源分析 | 第27-28页 | 
| ·数控滚齿机床身热变形分析 | 第28-29页 | 
| ·基于综合灰色关联度的最优测温点筛选 | 第29-34页 |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29-31页 | 
| ·最优测温点筛选 | 第31-34页 | 
| ·热误差补偿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 ·多元回归-最小二乘法理论 | 第34-35页 | 
| ·热误差补偿模型 | 第35-36页 | 
| ·热误差补偿方案的比较 | 第36-38页 | 
| ·热误差的硬件补偿方案 | 第36-38页 | 
| ·热误差的软件补偿方案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4 数控智能编程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 第40-56页 | 
| ·灵活的 NC 编程 | 第40-44页 | 
| ·程序的跳转 | 第40-41页 | 
| ·子程序技术 | 第41-44页 | 
| ·参数化的编程 | 第44-47页 | 
| ·R 参数的设定 | 第44-46页 | 
| ·用户自定义变量 | 第46-47页 | 
| ·滚齿关键点坐标的计算 | 第47-49页 | 
| ·热误差补偿模块的开发 | 第49-52页 | 
| ·硬件选型 | 第49-50页 | 
| ·热误差补偿模块的开发 | 第50-52页 | 
| ·其他关键技术 | 第52-55页 | 
| ·状态矩阵的跳转功能 | 第52-54页 | 
| ·数据库的开发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5 数控滚齿智能编程系统的应用 | 第56-67页 | 
| ·任务管理功能 | 第56-59页 | 
| ·任务预览 | 第56-57页 | 
| ·任务管理 | 第57-58页 | 
| ·工件参数设置 | 第58-59页 | 
| ·刀具管理功能 | 第59-61页 | 
| ·刀具管理 | 第59-60页 | 
| ·窜刀设置 | 第60-61页 | 
| ·加工设置功能 | 第61-63页 | 
| ·加工预览及补偿功能 | 第63-64页 | 
| ·加工实例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7页 |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附录 | 第72页 | 
|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 
| 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