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导言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7-28页 |
| ·风险 | 第17-20页 |
| ·风险概念的演变 | 第17-18页 |
| ·客观实体派的风险界定 | 第18页 |
| ·主观建构派的风险界定 | 第18-20页 |
| ·转基因作物的风险研究 | 第20-21页 |
| ·风险认知相关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21-28页 |
| ·风险认知的定义 | 第21-22页 |
| ·风险认知的维度 | 第22-23页 |
| ·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 | 第23-28页 |
| 3 转基因食品风险认知的理论基础与模型选择 | 第28-37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 ·公众 | 第28页 |
| ·科学家 | 第28-29页 |
|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 ·理性行为理论 | 第29页 |
| ·计划行为理论 | 第29-30页 |
| ·社会风险理论 | 第30-31页 |
| ·理论模型的选择与说明 | 第31-32页 |
| ·计量模型 | 第31页 |
|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 第31-32页 |
| ·变量选择及说明 | 第32-37页 |
| ·风险变量 | 第32-33页 |
| ·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变量 | 第33-37页 |
| 4 转基因食品风险认知的数据来源与样本构成 | 第37-42页 |
| ·数据来源 | 第37-39页 |
| ·调研内容 | 第37页 |
| ·调研过程 | 第37-38页 |
| ·调研方法与样本选取 | 第38-39页 |
| ·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39-42页 |
| 5 公众和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风险认知的比较分析 | 第42-51页 |
| ·公众和科学家的对转基因食品的基本认知 | 第42-46页 |
| ·公众和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熟悉程度 | 第42-43页 |
| ·公众和科学家获取转基因食品的信息渠道 | 第43-44页 |
| ·公众和科学家获取转基因食品相关争议的了解程度 | 第44-46页 |
| ·公众和科学家的对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认知分析 | 第46-51页 |
| ·公众和科学家的风险意识 | 第46-48页 |
| ·公众和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风险的态度 | 第48-49页 |
| ·公众和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风险的评价 | 第49-51页 |
| 6 公众和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风险认知比较的实证分析 | 第51-59页 |
| ·公众对转基因食品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5页 |
| ·科学家对转基因食品风险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59页 |
| 7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59-64页 |
| ·主要结论 | 第59-61页 |
| ·媒体缺乏客观公正的信息传播,对公众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 第59页 |
| ·科普宣传力度不够,公众科普活动参与度低,科学素养欠缺 | 第59-60页 |
| ·相关决策和监管机制不够透明,导致公信力不高 | 第60页 |
| ·公众与科学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转基因食品风险沟通机制 | 第60-61页 |
| ·对策建议 | 第61-64页 |
| ·媒体要肩负社会责任,保证客观、公正地向大众传播信息 | 第61-62页 |
| ·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转变科普活动形式,丰富科普活动内容 | 第62页 |
| ·提高转基因食品风险评估和监测手段,建立信息透明机制 | 第62-63页 |
| ·加强公众与科学家信息互动,建立风险沟通机制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附录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