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本文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国内有关研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文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本文的主要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索与发展历程 | 第15-19页 |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完成阶段 | 第15页 |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上世纪80年代初 | 第15-16页 |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前 | 第16-19页 |
第3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探索与问题 | 第19-33页 |
·新农保出台前各地的探索 | 第19-22页 |
·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苏南模式 | 第19-20页 |
·中等发展水平的山东省:青岛模式 | 第20-21页 |
·东部沿海地区:中山模式 | 第21页 |
·中西部地区:宝鸡模式 | 第21-22页 |
·家庭养老作为主要模式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 第22-28页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推行前我国农村养老现状 | 第22-23页 |
·农村老龄人口的现状 | 第23-25页 |
·老农保的主要问题 | 第25-28页 |
·老农保难以为继的原因 | 第28-33页 |
·农村养老制度长期落后的历史性原因 | 第28-29页 |
·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不高的经济原因 | 第29-31页 |
·老农保本身存在的制度性原因 | 第31-33页 |
第4章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操作与对策 | 第33-45页 |
·新农保政策解读 | 第33-38页 |
·新农保的原则与特点 | 第33-34页 |
·新农保具体政策与操作方法 | 第34-35页 |
·新农保政策内容解读 | 第35-36页 |
·新农保与老农保的区别 | 第36-37页 |
·新农保的意义 | 第37-38页 |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新农保资金的可持续性问题 | 第38-39页 |
·各项制度的衔接问题 | 第39-40页 |
·基金风险大、保值增值难 | 第40页 |
·农民自身养老保险意识不强,对政策了解不够 | 第40-41页 |
·新农保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41-45页 |
·强化中央政府责任,保证财政资金的持续供给 | 第41-42页 |
·因地制宜地保证新农保与其他政策的衔接 | 第42-43页 |
·探索新农保基金管理的新模式 | 第43页 |
·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农民群体的实际需求 | 第43-45页 |
第5章 今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 | 第45-49页 |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的养老保险 | 第45-47页 |
·经济发达和较发达地区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化养老 | 第46页 |
·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坚持推行新农保同时优化家庭养老 | 第46-47页 |
·不同人群的养老方式 | 第47-48页 |
·贫困农民的养老问题 | 第47-48页 |
·农民工的养老问题 | 第48页 |
·我国养老保险今后的发展方向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