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色貌模型的高保真颜色再现色域映射理论与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5-20页 |
| ·论文的课题来源 | 第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20-25页 |
| ·色貌模型 | 第20-23页 |
| ·色域映射 | 第23-25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色貌与色貌模型 | 第27-62页 |
| ·色貌现象 | 第27-35页 |
| ·观察条件 | 第28页 |
| ·几种常见的色貌现象 | 第28-35页 |
| ·色貌属性 | 第35-36页 |
| ·色适应及色适应变换 | 第36-41页 |
| ·色适应 | 第36页 |
| ·色适应变换 | 第36-37页 |
| ·几个著名的色适应变换模型 | 第37-41页 |
| ·色貌模型 | 第41-48页 |
| ·早期的色貌模型 | 第43-45页 |
| ·CIECAM97s色貌模型 | 第45-48页 |
| ·CIECAM02 色貌模型 | 第48-54页 |
| ·观察条件参数的计算 | 第49-50页 |
| ·色适应变换 | 第50-52页 |
| ·非线性响应压缩 | 第52页 |
| ·感知属性变量的计算 | 第52-54页 |
| ·iCAM色貌模型 | 第54-59页 |
| ·iCAM色貌产生的背景 | 第54页 |
| ·环境参数计算和图像预处理 | 第54-55页 |
| ·色适应变换 | 第55-57页 |
| ·IPT变换 | 第57-59页 |
| ·感知属性关联组计算 | 第59页 |
| ·CIE1976L*a*b*色彩空间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三章 色域映射的理论、方法及机制 | 第62-84页 |
| ·色域映射的背景 | 第62-64页 |
| ·色域和色域映射 | 第63-64页 |
| ·色域映射及其原则 | 第64页 |
| ·色域映射研究内容 | 第64-71页 |
| ·色域边界的描述与计算 | 第65-68页 |
| ·色域映射路径与方向 | 第68-69页 |
| ·色域之间的关系 | 第69-71页 |
| ·色域映射 | 第71-83页 |
| ·逐点色域映射算法 | 第71-78页 |
| ·HPMinΔE算法和SGCK算法 | 第78-81页 |
| ·空间域色域映射算法 | 第81-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四章 数字原稿图像的颜色特征 | 第84-101页 |
| ·颜色特征属性的分类 | 第85-86页 |
| ·图像颜色的色域特征 | 第86-95页 |
| ·色域可视化 | 第86-88页 |
| ·色域体积 | 第88-89页 |
| ·色域面积 | 第89-90页 |
| ·三维色域在a*b*平面上的投影 | 第90-91页 |
| ·颜色空间分布熵 | 第91-94页 |
| ·图像局部空间域特性 | 第94-95页 |
| ·色度学属性特征 | 第95-98页 |
| ·亮度和色度计算 | 第95页 |
| ·对比度特征计算 | 第95-98页 |
| ·色貌属性特征 | 第98-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 第五章 基于色貌属性的空间域色域映射理论与方法 | 第101-132页 |
| ·空间域色域映射算法 | 第101-115页 |
| ·图像分解 | 第101-107页 |
| ·空间域色域映射算法数学框架 | 第107-115页 |
| ·基于色貌和空间相关的色域映射算法 | 第115-123页 |
| ·基于双边滤波的空间自适应色域映射算法 | 第115-119页 |
| ·基于色貌和空间相关的色域映射算法 | 第119-123页 |
| ·映射效果评价 | 第123-131页 |
| ·客观评价方法 | 第124-127页 |
| ·心理物理视觉实验方法 | 第127-129页 |
| ·配对比较法实验数据及分析 | 第129-1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 第六章 高保真数字喷墨彩色印刷的色域拓展 | 第132-142页 |
| ·高保真颜色再现 | 第132-134页 |
| ·色域拓展 | 第134页 |
| ·实验验证与分析 | 第134-140页 |
| ·软件方式的色域拓展 | 第135-137页 |
| ·纸张对目标色域拓展的影响分析 | 第137-138页 |
| ·原色油墨对于目标色域拓展的影响 | 第138-139页 |
| ·新的加网方式对色域拓展的影响 | 第139-140页 |
| ·其他方式对目标色域拓展的影响 | 第1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142-144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42-143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 第143-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4-16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1-164页 |
| 致谢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