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功能纸 | 第10页 |
| ·导电纸 | 第10-11页 |
| ·导电聚合物 | 第11-13页 |
| ·导电聚合物的分类 | 第11页 |
| ·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 | 第11-12页 |
| ·导电聚合物的掺杂导电特性 | 第12页 |
| ·导电聚合物的应用 | 第12-13页 |
| ·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 | 第13-15页 |
| ·PEDOT的合成方法 | 第13-15页 |
| ·PEDOT在纤维素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 ·导电材料的逾渗理论 | 第15-16页 |
| ·逾渗理论 | 第15-16页 |
| ·逾渗理论的应用 | 第1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6-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2 对甲苯磺酸铁作氧化剂原位制备PEDOT/纸浆纤维导电纸 | 第18-32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18-19页 |
| ·实验药品 | 第18页 |
|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2页 |
| ·导电纤维和导电纸的制备 | 第19页 |
| ·电阻率和环境稳定性的测定 | 第19-20页 |
| ·沉积率的测定 | 第20页 |
| ·零距抗张强度和抗张强度的测定 | 第20-21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1页 |
| ·全衰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 | 第21-22页 |
| ·实验现象 | 第22页 |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2-25页 |
| ·反应温度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反应时间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 ·EDOT与对甲苯磺酸铁的摩尔比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24-25页 |
| ·EDOT单体浓度对导电纸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25-27页 |
| ·EDOT的阈值浓度 | 第26页 |
| ·PEDOT沉积率和EDOT浓度之间的关系 | 第26-27页 |
| ·环境稳定性 | 第27页 |
| ·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 | 第27-28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28-30页 |
| ·抗张强度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3 三氯化铁作氧化剂原位制备PEDOT/纸浆纤维导电纸 | 第32-46页 |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2-33页 |
| ·实验药品 | 第32-33页 |
|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 ·导电纤维和导电纸的制备 | 第33页 |
| ·电阻率和环境稳定性的测定 | 第33-34页 |
| ·沉积率的测定 | 第34页 |
| ·零距抗张强度和抗张强度的测定 | 第34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4页 |
| ·全衰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 | 第34页 |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4-39页 |
| ·反应温度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反应时间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35-36页 |
| ·EDOT与三氯化铁的摩尔比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 ·不同掺杂剂种类及用量对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 ·EDOT单体浓度对导电纸导电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 ·EDOT的逾渗阈值浓度 | 第39-40页 |
| ·PEDOT沉积率和EDOT浓度之间的关系 | 第40-41页 |
| ·环境稳定性 | 第41-42页 |
| ·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 | 第42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42-44页 |
| ·抗张强度 | 第44页 |
| ·对甲苯磺酸铁和三氯化铁作氧化剂的性能比较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聚吡咯,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双重包覆导电纸的初步研究 | 第46-51页 |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46-47页 |
| ·实验药品 | 第46页 |
| ·实验仪器 | 第46-47页 |
| ·实验设计 | 第47页 |
| ·吡咯单体的处理 | 第47页 |
| ·氧化剂的选择 | 第47页 |
| ·掺杂剂的选择 | 第47页 |
| ·制备条件的选择 | 第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7-49页 |
| ·沉积率 | 第47-48页 |
| ·导电性能 | 第48-49页 |
| ·稳定性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