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四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1 除草剂分类及药害表现 | 第11-12页 |
·除草剂的种类 | 第11-12页 |
·除草剂产生的药害症状 | 第12页 |
2 除草剂的降解 | 第12-18页 |
·除草剂的降解概况 | 第12-13页 |
·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 第14-18页 |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 | 第15-16页 |
·影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的因素 | 第16-18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二甲四氯降解菌的筛选、分离和鉴定 | 第20-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材料 | 第20-22页 |
·土壤来源 | 第20页 |
·试验试剂 | 第20-21页 |
·培养基 | 第21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1-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6页 |
·菌株的富集及驯化培养 | 第22页 |
·降解菌的分离纯化 | 第22页 |
·二甲四氯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降解菌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 | 第23-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二甲四氯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6-28页 |
·二甲四氯降解菌的筛选结果 | 第28-29页 |
·降解菌的初筛 | 第28页 |
·降解菌的复筛 | 第28-29页 |
·菌种的鉴定 | 第29-32页 |
·降解菌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 | 第29-30页 |
·16S rDNA片段序列分析 | 第30-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二甲四氯降解菌的生长及降解特性研究 | 第34-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材料 | 第34-35页 |
·供试菌种 | 第34页 |
·培养基 | 第34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34-35页 |
·方法 | 第35-36页 |
·二甲四氯降解率计算 | 第35页 |
·菌株的生长与降解MCPA的关系曲线测定 | 第35页 |
·初始浓度对菌株降解MCPA的影响 | 第35页 |
·温度对菌株生长和降解MCPA的影响 | 第35页 |
·pH对菌株生长和降解MCPA的影响 | 第35-36页 |
·碳、氮源对菌株降解MCPA的影响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降解菌生长和降解MCPA的关系曲线测定 | 第36-37页 |
·起始浓度对菌株降解MCPA的影响 | 第37-38页 |
·温度对菌株生长和降解MCPA的影响 | 第38-39页 |
·pH对菌株生长和降解MCPA的影响 | 第39-41页 |
·碳、氮源对菌降解MCPA的影响 | 第41-43页 |
·碳源对菌株降解MCPA的影响 | 第41页 |
·氮源对菌株降解MCPA的影响 | 第41-42页 |
·碳、氮源对菌株降解MCPA的影响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二甲四氯降解菌对水稻药害的修复实验 | 第44-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材料 | 第44页 |
·供试菌种 | 第44页 |
·培养基 | 第44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46页 |
·药土的处理 | 第45页 |
·供试水稻的选取 | 第45页 |
·降解菌的修复作用 | 第45-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降解菌对水稻出苗率的影响 | 第46页 |
·降解菌处理土壤后对水稻株高抑制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降解菌处理土壤后对水稻根系的影响 | 第48页 |
3 讨论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