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介孔材料与介孔-大孔材料的制备及超电容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6页
   ·介孔材料的发展第18-28页
     ·介孔材料概述第18页
     ·介孔材料的合成策略第18-19页
     ·介孔材料的合成机理第19-20页
     ·常见的介孔材料第20-22页
       ·介孔Si0_2第20-21页
       ·介孔碳第21-22页
       ·介孔金属氧化物第22页
     ·介孔材料的表征第22-23页
     ·介孔材料的应用第23-24页
     ·纳米结构介孔材料与多级孔道介孔材料的发展第24-28页
       ·一维纳米结构介孔材料第24-26页
       ·多级孔道结构介孔材料第26-27页
       ·具有纳米粒子结构的介孔材料第27-28页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发展第28-34页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历史第28页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及储能原理第28-30页
       ·双电层电容第29页
       ·法拉第准电容第29-30页
     ·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特点第30-31页
     ·超级电容器用电极材料第31-34页
       ·碳电极材料第31-32页
       ·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第32-33页
       ·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第33-34页
   ·介孔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第34页
   ·本论文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二章 实验技术与表征方法第36-40页
   ·实验原材料第36-37页
   ·实验设备第37页
   ·制备方法简介第37-38页
     ·阳极氧化铝(AAO)模板法第37页
     ·Si0_2 欧泊模板法第37页
     ·制备介孔金属氧化物的固-液硬模板法第37-38页
     ·水热/溶剂热合成法第38页
   ·产物的结构表征第38页
   ·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8-40页
第三章 介孔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及超电容性能研究第40-74页
   ·前言第40-41页
   ·实验部分第41-43页
     ·AAO 模板的制备第41页
     ·低分子量酚醛树脂(resol)的制备第41页
     ·普通介孔碳与介孔碳纳米纤维的制备第41-42页
     ·产物的命名第42-43页
   ·结构表征与机理分析第43-65页
     ·AAO 模板第43-44页
     ·核-壳结构的介孔碳纳米纤维第44-53页
       ·结构表征第44-52页
       ·机理分析第52-53页
     ·具有大尺寸介孔孔道的介孔碳纳米纤维第53-62页
       ·结构表征第53-61页
       ·机理分析第61-62页
     ·同轴环形层状结构的介孔纳米纤维第62-64页
     ·不添加嵌段共聚物制备碳纳米纤维第64-65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5-72页
     ·核-壳结构介孔碳纳米纤维第65-68页
     ·大尺寸介孔孔道的介孔碳纳米纤维第68-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二级孔道介孔-大孔碳的制备及超电容性能研究第74-89页
   ·前言第74页
   ·实验第74-76页
     ·单分散Si0_2 微球的制备第74-75页
     ·Si0_2 欧泊的制备第75页
     ·介孔-大孔二级孔道块体碳的制备第75-76页
   ·结果与讨论第76-87页
     ·利用制备FDU-15 介孔碳的前驱体制备介孔-大孔碳第76-83页
     ·利用制备FDU-16 介孔碳的前驱体制备介孔-大孔碳第83-85页
     ·利用有序度差的Si0_2 模板制备介孔-大孔碳第85-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五章 硬模板法制备介孔C0_30_4纳米粒子及超电容性能研究第89-108页
   ·前言第89-90页
   ·实验第90-91页
     ·介孔Si0_2 的制备第90页
     ·介孔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制备第90-91页
   ·结果与讨论第91-106页
     ·介孔KIT-6 与SBA-15第91-94页
     ·介孔C0_30_4 纳米粒子第94-106页
     ·硬模板与硝酸盐的质量比对产物孔结构参数的影响第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六章 溶剂热-低温热处理制备纳米结构介孔NiO、C0_30_4及超电容性能研究第108-122页
   ·前言第108页
   ·水热法制备β-Ni(OH)_2第108-113页
     ·实验第108页
     ·结果与讨论第108-113页
   ·醇热法制备β-Ni(OH)_2第113-116页
     ·实验第113页
     ·结果与讨论第113-116页
   ·水热法制备β-Co(OH)_2第116-119页
     ·实验第116页
     ·结果与讨论第116-119页
   ·低温水热制备Co(OH)_2第119-120页
     ·实验第119页
     ·结果与讨论第119-120页
   ·机理分析第120-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2-124页
   ·结论第122页
   ·创新点第122-123页
   ·研究工作展望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8-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
下一篇:二甲四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