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舱固态胺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载人航天与环控生保系统 | 第13-15页 |
·载人航天的意义 | 第13页 |
·载人航天器的组成及发展 | 第13-14页 |
·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简介 | 第14-15页 |
·航天器乘员舱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乘员舱内二氧化碳去除方案 | 第16-19页 |
·非再生式二氧化碳去除技术 | 第16-17页 |
·物理化学再生式二氧化碳去除技术 | 第17-19页 |
·受控生态生保二氧化碳去除技术 | 第19页 |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吸附基础理论 | 第22-36页 |
·吸附作用 | 第22-24页 |
·吸附作用的概念 | 第22页 |
·吸附作用的分类 | 第22-24页 |
·化学吸附热力学理论 | 第24-31页 |
·自由能变与化学反应方向 | 第24-25页 |
·吸附曲线 | 第25-26页 |
·化学吸附模型 | 第26-28页 |
·吸附势理论及吸附等温线的预测 | 第28-30页 |
·化学吸附热 | 第30-31页 |
·化学吸附动力学理论 | 第31-34页 |
·吸附的传质过程 | 第31-32页 |
·吸附的物料衡算方程 | 第32页 |
·吸附的穿透曲线及其计算 | 第32-34页 |
·吸附设计过程及其基本方程式 | 第34页 |
·固态胺吸附二氧化碳的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固态胺的一般物化性质 | 第34-35页 |
·固态胺吸附二氧化碳的反应机理 | 第35页 |
·固态胺的再生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固态胺吸附二氧化碳性能分析 | 第36-52页 |
·化学反应方向及反应焓的计算 | 第36-38页 |
·吸附反应的自发性和反应程度计算 | 第36-37页 |
·水蒸气再生脱附反应的自发性和反应程度计算 | 第37-38页 |
·吸附等温线拟合 | 第38-43页 |
·吸附数据 | 第38-39页 |
·两种温度下吸附数据拟合 | 第39-43页 |
·特性曲线及吸附热推导 | 第43-48页 |
·特性曲线推导 | 第43-45页 |
·25℃下吸附等温线的推导 | 第45-47页 |
·脱附温度下吸附等温线的推导 | 第47-48页 |
·对一定吸附量计算的吸附热 | 第48页 |
·吸附速率和传质过程研究 | 第48-50页 |
·多组分吸附时组分之间的相互影响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固态胺吸附床设计计算 | 第52-63页 |
·系统设置及流程简图 | 第52-53页 |
·吸附数值模拟计算 | 第53-59页 |
·控制方程 | 第53-54页 |
·穿透曲线 | 第54-56页 |
·吸附时床层内温度变化 | 第56-58页 |
·脱附曲线计算 | 第58-59页 |
·吸附床参数设计 | 第59-63页 |
·反应器选择 | 第59-60页 |
·床层高度 | 第60-61页 |
·吸附床直径 | 第61页 |
·吸附床在设计高度下的浓度分布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63-64页 |
·各种影响因素的讨论 | 第64-65页 |
·微重力的影响 | 第64页 |
·固态胺床层含湿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固态胺吸附二氧化碳的能力损失 | 第65页 |
·后期工作的设想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