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女性成员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4页 |
·家族企业重要地位 | 第9-11页 |
·女性地位的崛起 | 第11-13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家族企业的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家族企业女性的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0-2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2章 家族企业女性成员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22-36页 |
·家族企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4页 |
·家与家族的概念 | 第22页 |
·家族企业的概念 | 第22-23页 |
·家族企业女性成员的界定 | 第23-24页 |
·家族企业的基本理论 | 第24-30页 |
·双系统理论 | 第24-25页 |
·家族企业三环模式 | 第25-26页 |
·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6-27页 |
·家族和企业的平衡理论 | 第27-30页 |
·女性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30-34页 |
·性别角色相关理论 | 第30-31页 |
·男女领导风格差异 | 第31-32页 |
·CEO配偶的角色类型 | 第32-33页 |
·家族—事业平衡模型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家族企业中女性成员面临的困境及机理分析 | 第36-43页 |
·家族企业女性面临的困境 | 第36-38页 |
·性别歧视困境 | 第36页 |
·角色冲突困境 | 第36-37页 |
·责任冲突困境 | 第37页 |
·心理冲突困境 | 第37-38页 |
·家族企业女性面临困境的机理分析 | 第38-42页 |
·文化原因 | 第38-39页 |
·社会原因 | 第39-40页 |
·生物学原因 | 第40-41页 |
·心理原因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家族企业的女性困境的对策 | 第43-55页 |
·家族企业中女性性别优势的开发和利用 | 第43-46页 |
·女性有较强的生命力 | 第43-44页 |
·女性性别优势 | 第44页 |
·女性管理中的优势 | 第44-45页 |
·发挥女性优势——刚柔相济、恩威并重 | 第45-46页 |
·完善家族企业管理体制 | 第46-50页 |
·建立合理的家族企业财产权力配置与管理秩序 | 第46-47页 |
·突破家族制管理模式 | 第47-48页 |
·家族企业女继承人的培养 | 第48-50页 |
·加强文化和形态意识领域的更新 | 第50-54页 |
·加强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 | 第50-51页 |
·女性对传统文化的选择与改造 | 第51-52页 |
·追求事业兼顾家庭 | 第52页 |
·政府要支持家族企业女性成员发展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55-64页 |
·中国家族企业中“女二代掌门人”现状 | 第55-56页 |
·潘巍与吉林万通集团 | 第56-63页 |
·父辈创业 | 第56-57页 |
·女儿代加盟 | 第57-60页 |
·家族企业女儿接班的启示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