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科技型企业C研究院蓝海战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和实用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与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 第15-22页 |
·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演变过程 | 第15-17页 |
·主要竞争战略流派评述 | 第17-19页 |
·蓝海战略的主要观点及其评述 | 第19-20页 |
·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3 外部环境及市场需求分析 | 第22-36页 |
·煤矿安全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 第22-24页 |
·迫切的安全生产政策环境 | 第22-23页 |
·相对有利的经济环境 | 第23页 |
·良好的技术环境 | 第23-24页 |
·迫在眉睫的全球化威胁 | 第24页 |
·煤炭行业整体状况 | 第24-26页 |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严峻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 | 第25-26页 |
·煤矿安全产业需求分析 | 第26-28页 |
·产业整体需求分析 | 第26-28页 |
·关键客户需求分析 | 第28页 |
·行业竞争力分析 | 第28-33页 |
·五种力量模型 | 第28-30页 |
·现有竞争者分析 | 第30-31页 |
·新进入者分析 | 第31-32页 |
·潜在替代品分析 | 第32页 |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第32页 |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 第32-33页 |
·竞争态势矩阵(CPM)分析 | 第33-34页 |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分析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4 C研究院资源和能力分析 | 第36-48页 |
·C研究院概况 | 第36页 |
·C研究院资源与能力状况分析 | 第36-43页 |
·比较丰富的有形资源 | 第37-39页 |
·价值较高的无形资源 | 第39-41页 |
·其它能力 | 第41-43页 |
·企业价值链分析 | 第43-44页 |
·采购分散 | 第44页 |
·发货集中控制 | 第44页 |
·企业基础结构较差 | 第44页 |
·C研究院的VRIO模型分析 | 第44-45页 |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5 战略分析与选择 | 第48-62页 |
·顾客核心价值分析与战略选择 | 第48-51页 |
·蓝海战略的分析与选择 | 第51-60页 |
·价值创新 | 第51-53页 |
·产业目前战略布局图 | 第53页 |
·六条路径框架 | 第53-55页 |
·四步动作框架 | 第55-57页 |
·战略布局图重建 | 第57-58页 |
·蓝海战略验证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6 C研究院的蓝海战略实施 | 第62-72页 |
·战略实施需要突破的瓶颈 | 第62-70页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62-63页 |
·克服关键组织障碍 | 第63页 |
·建立公平的企业文化 | 第63-64页 |
·有效进行资源整合 | 第64-65页 |
·变革组织结构,改变经营管理模式 | 第65-66页 |
·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 第66-67页 |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 第67-68页 |
·建立优秀的员工团队 | 第68-69页 |
·强化煤矿安全科技品牌 | 第69页 |
·加强能力建设 提高核心竞争力 | 第69-70页 |
·蓝海战略的可持续性及更新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2页 |
7 结论 | 第72-7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72-73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78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