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楼梯间及前室烟气控制方式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高层建筑前室烟气控制方式概述 | 第12-18页 |
·自然排烟 | 第13-15页 |
·机械防排烟 | 第15-17页 |
·空气幕防烟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8-25页 |
·前室及防烟楼梯间烟气控制方式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前室及防烟楼间烟气控制方式模型试验研究 | 第21-22页 |
·前室及防烟楼梯间烟气控制方式数值模拟研究 | 第22-25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网络烟控模型的数学理论基础 | 第27-47页 |
·网络烟控模型CONTAMW概述 | 第27-30页 |
·网络烟控模型CONTAMW简介 | 第27-29页 |
·网络烟控模型CONTAMW具体描述 | 第29-30页 |
·空气流动分析 | 第30-34页 |
·空气流动分析数学模型 | 第30-33页 |
·空气流动路径元素的类型 | 第33-34页 |
·污染物传播分析 | 第34-37页 |
·污染物传播分析数学模型 | 第34-36页 |
·污染源元素的类型 | 第36-37页 |
·空气流量和压差的关系 | 第37-46页 |
·理论模型概述 | 第37-41页 |
·实际建筑构件空气泄漏特征 | 第41-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场模型的理论基础及Airpak的介绍 | 第47-66页 |
·场模型软件的求解过程 | 第47-48页 |
·控制方程 | 第48-51页 |
·质量守恒方程 | 第48-49页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49页 |
·能量守恒方程 | 第49-50页 |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第50页 |
·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 | 第50-51页 |
·控制方程离散 | 第51-55页 |
·离散化的目的 | 第51-52页 |
·常用的离散化方法 | 第52-53页 |
·有限体积法的常用离散格式 | 第53-55页 |
·流场数值计算算法 | 第55-57页 |
·流场数值解法概述 | 第55-56页 |
·流场数值计算SIMPLE算法 | 第56-57页 |
·湍流模型及其应用 | 第57-62页 |
·湍流流动的特征和基本方程 | 第58页 |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58-60页 |
·标准k-ε两方程模型 | 第60-62页 |
·Airpak软件简介 | 第62-65页 |
·Airpak软件简介 | 第62-63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63-64页 |
·收敛标准的确定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高层建筑前室烟气控制方式模拟分析 | 第66-108页 |
·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基本概念 | 第66-68页 |
·前室及防烟楼梯间的正压值取值 | 第66-68页 |
·门开启时门洞处的风速的取值 | 第68页 |
·只对楼梯间加压送风的正压防烟系统 | 第68-90页 |
·网络模型模拟分析门两侧的压差值 | 第69-81页 |
·场模型模拟分析门洞处的风速 | 第81-90页 |
·对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同时加压送风的正压防烟系统 | 第90-100页 |
·网络模型模拟分析门两侧的压差值 | 第90-97页 |
·场模型模拟分析门洞处的风速 | 第97-100页 |
·只对着火层前室加压送风的正压防烟系统 | 第100-107页 |
·网络模型模拟分析门两侧的压差值 | 第101-102页 |
·场模型模拟分析门洞处的风速 | 第102-107页 |
·本章小节 | 第107-108页 |
第5章 加压送风系统若干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8-119页 |
·中和面的分析讨论 | 第108-112页 |
·走廊的压力对中和面位置的影响 | 第111页 |
·走廊的温度对中和面位置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走廊温度对门两侧的压差值影响 | 第112-113页 |
·防火门的门缝的大小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着火层最不利位置的模拟分析 | 第114-115页 |
·楼梯间送风口数量和位置的影响 | 第115-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