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信号分析与虚拟式心电自动分析仪的开发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5页 |
1 绪论 | 第15-27页 |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心电特征信息准确提取的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4页 |
·信号预处理技术现状 | 第16-18页 |
·心电特性波信息提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心电自动分析仪开发现状 | 第23-2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24-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2 心电信号预处理研究 | 第27-59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几种快速的心电信号预处理技术 | 第28-35页 |
·平滑滤波器滤工频 | 第28-30页 |
·梳状滤波器 | 第30-33页 |
·曲线拟合法 | 第33-35页 |
·基于窗函数法的FIR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 第35-40页 |
·设计思路 | 第35-38页 |
·滤波器的实现及滤波实验 | 第38-40页 |
·自适应相关模板法及其改进 | 第40-46页 |
·自适应相干模板算法 | 第40-42页 |
·改进算法及其比较 | 第42-46页 |
·小波与自适应滤波器相结合的综合算法 | 第46-57页 |
·小波消噪原理 | 第46-50页 |
·小波消噪实验 | 第50-53页 |
·基于小波和自适应滤波器相结合的消噪算法 | 第53-55页 |
·消噪实验及比较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3 心电特征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59-95页 |
·引言 | 第59-62页 |
·心电自动分析仪的特征信息识别技术 | 第62-69页 |
·差分阈值法 | 第62-66页 |
·模板幅频匹配法 | 第66-69页 |
·小波变换及其在奇异信号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69-74页 |
·小波变换理论 | 第69-72页 |
·小波变换对信号奇异部分的检测 | 第72-73页 |
·目前基于小波的心电检测浅析 | 第73-74页 |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联合检测算法 | 第74-82页 |
·小波基的选择 | 第74-78页 |
·基于小波与幅值斜率相结合的联合检测算法 | 第78-82页 |
·基于联合算法的QRS 复合波提取 | 第82-86页 |
·QRS 复合波的完整检测 | 第82-84页 |
·提取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84-86页 |
·基于联合算法的P 波和T 波特征信息提取 | 第86-92页 |
·P、T 波的特点 | 第86-88页 |
·P、T 波特征信息提取 | 第88-91页 |
·实验与讨论 | 第91-92页 |
·算法性能评价 | 第92-93页 |
·小结 | 第93-95页 |
4 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自动分析技术的研究 | 第95-113页 |
·引言 | 第95-96页 |
·心律失常自动检测 | 第96-100页 |
·心律失常归类 | 第96-97页 |
·心律失常的自动识别 | 第97-100页 |
·心率变异性自动分析 | 第100-111页 |
·心率变异性研究的意义 | 第100-101页 |
·时域自动统计及散点图 | 第101-104页 |
·频域信息分析 | 第104-111页 |
·小结 | 第111-113页 |
5 基于组件技术的心电自动分析仪的开发 | 第113-135页 |
·引言 | 第113页 |
·虚拟仪器及其特点 | 第113-115页 |
·虚拟仪器概念 | 第113-114页 |
·虚拟仪器的特点 | 第114-115页 |
·组件技术与虚拟仪器的开发 | 第115-120页 |
·组件技术及其特点 | 第116-117页 |
·基于组件技术的虚拟仪器的开发 | 第117-120页 |
·组件化虚拟心电自动分析仪系统的研制 | 第120-133页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120-121页 |
·仪器功能实现 | 第121-133页 |
·小结 | 第133-135页 |
6 实验 | 第135-141页 |
·心电导联体系 | 第135-137页 |
·实验及讨论 | 第137-140页 |
·小结 | 第140-14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41-143页 |
·全文结论 | 第141-142页 |
·研究展望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1页 |
附录 | 第151-153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153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