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DA和虚拟仪器技术的虚拟逻辑分析仪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7页 |
·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及测量仪器与系统的发展 | 第8-11页 |
·国内外虚拟逻辑分析仪的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开展基于虚拟仪器的逻辑分析仪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本论文所做工作与特色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虚拟逻辑分析仪的详细分析与设计任务的提出 | 第17-29页 |
·虚拟逻辑分析仪的详细分析 | 第17-19页 |
·设计任务的提出及设计原则 | 第19-24页 |
·系统设计任务的提出 | 第19-22页 |
·系统软硬件设计原则 | 第22-24页 |
·各种方案的讨论 | 第24-28页 |
·系统结构的方案论证 | 第24-25页 |
·数据采集探头的方案论证 | 第25页 |
·计算机接口的方案论证 | 第25-27页 |
·软件开发平台的方案论证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虚拟逻辑分析仪的相关技术研究 | 第29-42页 |
·EDA技术及其应用 | 第29-34页 |
·EDA技术简介 | 第29-31页 |
·本设计中CPLD的使用 | 第31-34页 |
·虚拟仪器软件设计技术与图形化编程语言 | 第34-36页 |
·虚拟仪器软件设计技术 | 第34-35页 |
·图形化编程语言 | 第35-36页 |
·USB接口总线技术及其实现方式 | 第36-41页 |
·USB协议总揽 | 第36页 |
·USB的电气特性 | 第36-37页 |
·USB的系统结构 | 第37-41页 |
·USB的特点 | 第37-38页 |
·总线的拓扑结构 | 第38页 |
·内部层次关系 | 第38页 |
·数据流模式 | 第38-40页 |
·USB传输模式 | 第40页 |
·总线列举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虚拟逻辑分析仪的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42-74页 |
·硬件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42-44页 |
·采集探头的设计 | 第44-49页 |
·探头电路的设计 | 第44-46页 |
·延迟网络 | 第46-49页 |
·存储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49-56页 |
·存储数据 | 第49-52页 |
·读取数据 | 第52-53页 |
·读写控制 | 第53-56页 |
·触发电路的设计 | 第56-69页 |
·触发方式 | 第57-59页 |
·触发识别电路的设计 | 第59-69页 |
·USB接口电路设计 | 第69-73页 |
·EZ-USB FX2芯片结构 | 第70-71页 |
·可编程I/O口电路设计 | 第71-72页 |
·I~2C总线电路设计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虚拟逻辑分析仪的功能软件设计 | 第74-98页 |
·基于Labview的PC端软件 | 第74-79页 |
·仪器驱动程序 | 第75-76页 |
·软面板程序 | 第76-79页 |
·EZ-USB FX2固件程序设计 | 第79-97页 |
·EZ-USB FX2固件的构架 | 第79-81页 |
·主程序 | 第81-85页 |
·USB系统描述符表 | 第85-91页 |
·响应设备请求 | 第91-94页 |
·批量OUT传输 | 第94-95页 |
·批量IN传输 | 第95-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虚拟逻辑分析仪性能评价与进一步研究 | 第98-105页 |
·结论 | 第98-99页 |
·虚拟逻辑分析仪的进一步研究思路 | 第99-102页 |
·提高硬件系统性能的思路 | 第99-100页 |
·提高系统软件功能的一些思路 | 第100-101页 |
·虚拟仪器的网络化 | 第101-102页 |
·创新技术的探索 | 第102-105页 |
·设置创新 | 第103页 |
·数据分析创新 | 第103-105页 |
附录1 系统原理图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