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企业组织范式研究——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分析与设计

第1章 《企业组织范式研究》导论第1-25页
 1.1 本文研究的对象、目标和问题第11-14页
  1.1.1 本文研究的对象第11-13页
  1.1.2 本文研究的目标第13-14页
  1.1.3 本文研究的问题第14页
 1.2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路径第14-19页
  1.2.1 本文研究的方法第14-19页
  1.2.2 本文的研究路线第19页
 1.3 本文研究的总纲、内容体系和有价值的观点第19-25页
  1.3.1 本文研究的总纲第19-21页
  1.3.2 本文的内容体系第21-23页
  1.3.3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有价值的观点第23-25页
  第1篇 企业组织范式述评第25页
第2章 企业组织和企业组织范式第25-39页
 2.1 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目的第25-33页
  2.1.1 企业组织的原始含义第25页
  2.1.2 企业是组织内外部诸要素的关系集合第25-29页
  2.1.3 企业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并使之满意第29-33页
 2.2 企业组织范式与组织范式悖论第33-36页
  2.2.1 组织范式的定义第33-34页
  2.2.2 组织范式悖论第34-35页
  2.2.3 范式悖论产生的原因第35-36页
 2.3 组织范式的实质和分析逻辑第36-39页
  2.3.1 组织范式的本质是知识与权力的有效结合和一体化第36-37页
  2.3.2 组织与客户的关系是是范式分析的基本单位和逻辑起点第37-39页
第3章 企业组织范式的基本类型第39-57页
 3.1 科层制企业组织范式第39-49页
  3.1.1 古典科层制企业范式的含义与形成第39-41页
  3.1.2 科层制组织的局部改良第41-46页
  3.1.3 科层制企业的整体改良第46-49页
 3.2 流程型组织范式第49-53页
  3.2.1 系统组织第49-50页
  3.2.2 价值链组织第50-52页
  3.2.3 供应链组织第52-53页
 3.3 网络式组织范式第53-57页
  3.3.1 网络组织范式的含义和发展第53-55页
  3.3.2 网络组织的基本形式第55-57页
第4章 企业组织范式评论第57-66页
 4.1 企业组织范式演进的方向和层次第57-59页
  4.1.1 组织范式演进的方向第57页
  4.1.2 从集权到分权是企业组织范式演进的表现形式第57-58页
  4.1.3 组织范式演进是逐层内部化的过程第58-59页
 4.2 企业组织范式演进的路径和内容第59-61页
  4.2.1 组织范式的演进的路径第59-60页
  4.2.2 组织范式演进的推动力与制动力第60-61页
 4.3 组织范式演进中存在的问题第61-66页
  4.3.1 战略性组织要素缺失错位客户没有或不在其应在的位置上第61-63页
  4.3.2 组织和环境机械地对应,造成组织范式过分多样化第63-64页
  4.3.3 组织范式演进的根本问题是权力与知识的一体化程度不高第64-66页
  第2篇 新企业组织范式研究第66页
第5章 新企业组织范式的提出第66-81页
 5.1 新企业组织范式产生的环境条件第66-70页
  5.1.1 环境与环境的不确定性第67页
  5.1.2 目前环境变化的基本态势是高度的不确定性第67-70页
 5.2 新企业组织范式观点综述第70-76页
 5.3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新范式的提出第76-81页
  5.3.1 国外学者关于“营销导向”的论述第76-77页
  5.3.2 本文提出的新组织范式——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第77-78页
  5.3.3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与其它组织范式的比较第78-81页
第6章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范式的特征第81-100页
 6.1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客户化第81-86页
  6.1.1 客户化和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的客户化特征第81-82页
  6.1.2 客户内部化是客户化的发展和实现第82-84页
  6.1.3 客户内部化实质是把决策权和决策所需的外部“专用知识”一体化第84-86页
 6.2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的边界模糊漂移第86-92页
  6.2.1 模糊与模糊现象第86-87页
  6.2.2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的模糊性第87-89页
  6.2.3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边界漂移假说”第89-92页
 6.3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是自适应的柔性营销系统第92-97页
  6.3.1 柔性与柔性制造系统第92-94页
  6.3.2 FMS新解——柔性营销系统第94-95页
  6.3.3 柔性营销系统的特征和自动适应机制第95-97页
 6.4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各个特征和环境的一致性第97-100页
  6.4.1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各个特征之间的的一致关系第97-98页
  6.4.2 环境、客户化、模糊、柔性四者之间的一致关系第98-100页
第7章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的合理性第100-115页
 7.1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的存在依据第100-104页
  7.1.1 客户是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相匹配的重点对象第100-101页
  7.1.2 客户具有社会属性,企业可以对其进行内部化第101-103页
  7.1.3 通过客户内部化,有利于实现客户满意的企业目标第103-104页
 7.2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的合理性第104-109页
  7.2.1 客户内部化是环境内部化的典型第104-105页
  7.2.2 界限模糊漂移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第105-107页
  7.2.3 柔性机制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第107-109页
 7.3 营销导向型互联企业的积极效应第109-115页
  7.3.1 客户内部化是权力管理运营方式的创新第109-111页
  7.3.2 客户内部化可跳出分权怪圈、协调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关系和矛盾第111-112页
  7.3.3 企业边界漂移的其它意义第112-115页
第3篇 新企业组织范式设计与再造第115页
第8章 柔性营销系统再造概论第115-131页
 8.1 企业再造观点综述第115-118页
  8.1.1 企业再造的基本观点第115-117页
  8.1.2 再造的业务流程范式第117-118页
 8.2 柔性营销系统再造的原则第118-123页
  8.2.1 充分认识客户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第118-120页
  8.2.2 客户需求偏好和供给方式的匹配和演进第120-121页
  8.2.3 客户需求的两重性和激励客户的双因素第121-123页
 8.3 柔性营销系统再造的思路、内容和次序第123-126页
  8.3.1 组织构架设计的有关观点第123-124页
  8.3.2 本文的构架设计思路——两元结构第124页
  8.3.3 柔性营销系统再造的内容和次序第124-126页
 8.4 组织范式再造的条件、效益和意义第126-131页
  8.4.1 再造FMS的历史条件第126-127页
  8.4.2 组织范式再造的成本/效益第127-129页
  8.4.3 柔性营销系统再造的意义第129-131页
第9章 柔性营销系统的战略性构想第131-147页
 9.1 柔性观念再造第131-135页
  9.1.1 观念与观念再造的意义和艰巨性第131-132页
  9.1.2 把“客户第一”的观念加以内部化第132-133页
  9.1.3 柔性观念再造的内容、方法和结果第133-135页
 9.2 柔性业务流程再造第135-139页
  9.2.1 两端开放的柔性流程第136-137页
  9.2.2 末端客户化流程第137-138页
  9.2.3 延长的法约尔桥第138-139页
 9.3 柔性营销战略再造第139-141页
  9.3.1 大规模定制营销的含义与辨析第139-140页
  9.3.2 大规模定制的一个新动态第140-141页
  9.3.3 大规模定制营销的设计创意——大规模定制+厂商联盟第141页
 9.4 柔性组织结构再造第141-147页
  9.4.1 客户化的共同治理结构第141-143页
  9.4.2 柔性组织结构的框架第143-144页
  9.4.3 客户化组织形式——客户经理制第144-145页
  9.4.4 让营销部门成为通透的界面和被充分授权的利润中心第145-147页
第10章 柔性营销系统的策略设计第147-158页
 10.1 对“营销组合”的再认识第147-148页
 10.2 柔性产品设计——“产品=平台+搭载物”第148-150页
  10.2.1 对产品的认识发展第148-149页
  10.2.2 “产品=平台+搭载物”的柔性产品模型第149-150页
  10.2.3 “产品=平台+搭载物”模型的实用价值第150页
 10.3 柔性价格设计——菜单定价与主流化第150-152页
  10.3.1 柔性菜单价格第150-151页
  10.3.2 主流化锁定第151-152页
  10.3.3 主流化的依据和目标第152页
 10.4 柔性渠道再造——联盟营销网络第152-156页
  10.4.1 联盟营销网络的构成要素第153页
  10.4.2 纵横向营销联盟网络关系的设计与建立第153-154页
  10.4.3 联盟营销网络的模式和形式第154-156页
 10.5 柔性沟通的再造——加值谈判模式第156-158页
第11章 企业组织范式研究的结论第158-167页
 11.1 全文的主要观点总结第158-167页
  11.1.1 关于企业组织和企业组织范式的观点第158-159页
  11.1.2 关于新企业组织范式的观点第159-161页
  11.1.3 关于新企业组织范式设计与再造的观点第161-163页
  11.2 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第163-165页
  11.3 本文对上述问题的初步回答第165-167页
附录: 关于市场环境动态的实证调查第167-17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76-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指期货市场研究
下一篇: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