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养蜂、益虫饲养论文--病虫害防治论文--寄生虫病论文

中国小蜂螨自然种系构成、流行病学调查及寄生生物学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2页
   ·小蜂螨的分类第18-22页
     ·小蜂螨形态学分类研究第19-20页
     ·小蜂螨分子分类学研究第20-22页
   ·小蜂螨的分布第22-24页
   ·小蜂螨的危害第24-25页
     ·直接危害第24-25页
     ·间接危害第25页
   ·小蜂螨的生物学特性第25-26页
   ·小蜂螨流行病学特点第26-27页
   ·小蜂螨的扩散与传播第27页
   ·诊断方法第27-28页
     ·蜂群检查第28页
     ·打开巢房确诊第28页
     ·箱底检查第28页
   ·小蜂螨的防治第28-29页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29-30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研究目的第30页
     ·研究内容第30-31页
     ·技术路线第31-32页
第二章 中国小蜂螨自然种系构成研究第32-48页
   ·材料和方法第32-40页
     ·样品采集第32-35页
     ·形态学初步鉴定第35页
     ·分子分类学鉴定第35-40页
   ·数据分析第40页
     ·序列分析第40页
     ·进化树分析第40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形态学初步鉴定第40-41页
     ·分子分类学结果第41-46页
   ·讨论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中国梅氏热厉螨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第48-60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3页
     ·实验设计第49页
     ·定性资料的收集第49-50页
     ·定量资料的收集第50-51页
     ·调查问卷的整理和分类第51-52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52-53页
   ·实验结果第53-57页
     ·流行病学特征第53-55页
     ·危险因素分析第55-57页
   ·讨论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四章 梅氏热厉螨和狄斯瓦螨的实验室饲养及其繁殖生物学研究第60-70页
   ·材料与方法第61-64页
     ·材料第61页
     ·方法第61-64页
   ·结果与分析第64-67页
     ·狄斯瓦螨和梅氏热厉螨的实验室饲养第64-66页
     ·狄斯瓦螨和梅氏热厉螨繁殖特性第66-67页
   ·讨论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梅氏热厉螨和狄斯瓦螨同群寄生时的幼虫寄生率第70-80页
   ·材料与方法第70-71页
     ·材料第70页
     ·方法第70-71页
   ·结果与分析第71-78页
     ·狄斯瓦螨第71-74页
     ·梅氏热厉螨第74-77页
     ·封盖幼虫寄生率差异第77-78页
   ·讨论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梅氏热厉螨和狄斯瓦螨同群寄生时的成蜂寄生率第80-88页
   ·材料和方法第80-82页
     ·材料第80页
     ·方法第80-82页
   ·结果与分析第82-86页
     ·成蜂上的寄生部位的观察第82-83页
     ·成蜂寄生率差异第83-86页
     ·成蜂和封盖幼虫寄生率比较第86页
   ·讨论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七章 梅氏热厉螨和狄斯瓦螨同群寄生时的危害水平及其对蜜蜂群势的影响第88-95页
   ·材料与方法第88-90页
     ·材料第88页
     ·方法第88-90页
   ·结果与分析第90-93页
     ·危害水平的季节性波动第90-92页
     ·对蜜蜂群势的影响第92-93页
   ·讨论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八章 梅氏热厉螨中间寄主的调查研究第95-102页
   ·材料与方法第95页
     ·材料第95页
     ·方法第95页
   ·结果与分析第95-101页
     ·形态学诊断第95-99页
     ·分子生物学诊断第99-100页
     ·接种小白鼠实验第100-101页
   ·讨论第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九章 全文结论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3页
附录第113-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作者简介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杏仁短肽制备及其降血压活性研究
下一篇:猪链球菌防治新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