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0-11页 |
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网络文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11-19页 |
一、文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 第11-12页 |
二、网络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 第12-14页 |
三、网络文学的特点 | 第14-16页 |
1、网络文学作品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 第14页 |
2、网络文学作品创作具有极大的自由性 | 第14-15页 |
3、网络文学的创作和欣赏具有参与性、交互性 | 第15页 |
4、网络文学作品具有多媒体的运用 | 第15-16页 |
四、网络文学的现状与问题 | 第16-19页 |
第二章 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 第19-29页 |
一、网络文学受在校大学生喜爱的原因 | 第19-22页 |
1、网络文学的内容题材,符合大学生审美 | 第20-22页 |
2、大学生之间在读物的选择上,存在着传染扩散、相互影响的现象 | 第22页 |
3、网络文学中的情感内容,能和大学生发生共鸣 | 第22页 |
二、网络文学对高校大学生受众的影响 | 第22-29页 |
1、正面影响 | 第23-25页 |
2、负面影响 | 第25-29页 |
第三章 网络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缺失的原因与危害 | 第29-35页 |
一、网络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缺失的原因 | 第29-32页 |
1、作者自身思想政治水平有参差 | 第29-30页 |
2、文学网站与出版商追求利益最大化 | 第30-31页 |
3、新闻出版单位、网络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 第31-32页 |
二、网络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缺失的危害 | 第32-35页 |
1、网络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缺失,会影响大学生的是非观 | 第32页 |
2、网络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缺失,会使大学生缺乏信仰、亵渎神圣 | 第32-33页 |
3、网络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缺失,会使大学生迷茫颓废,对未来失去信心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文学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 | 第35-38页 |
一、网络文学作者中,大学生作者人数众多的原因 | 第35页 |
1、主观上,大学生有以写作来倾诉思想的愿望 | 第35页 |
2、客观上,大学生业余时间丰富 | 第35页 |
二、大学生网络文学作者的特点 | 第35-36页 |
1、大学生作者有强烈的创作激情,更新稳定 | 第35页 |
2、大学生作者的创作题材更虚幻、更感性、更动漫化 | 第35-36页 |
3、大学生作者更容易受读者影响 | 第36页 |
三、对大学生网络文学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第36-38页 |
1、对大学生网络文学作者,应鼓励他们的创作激情 | 第36-37页 |
2、对大学生网络文学作者,可因材施教,要格外关注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强化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 第38-45页 |
一、国外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教育的经验 | 第38-39页 |
二、国内应加强对网络文学的管理与监督 | 第39-41页 |
1、文学网站加强网络文学的管理与审核 | 第39页 |
2、网络文学作者应肩负起写好作品的责任 | 第39-40页 |
3、引入正确的网络文学评论机制 | 第40页 |
4、网监处加强管理并使用绿色软件 | 第40-41页 |
三、高校应正确看待、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文学作品的筛选与阅读 | 第41-45页 |
1、学校应了解网络文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渠道,发挥其思政作用 | 第41-42页 |
2、学校应教育学生正确选择网络文学作品 | 第42-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详细摘要 | 第50-52页 |
ABSTRACT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