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民事其他法权论文

民间规范中乡村妇女权利缺失与保护--从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的角度切入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1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8-9页
 三、研究现状第9-11页
  (一) 民间规范研究概况第9-10页
  (二) 民间规范中妇女权利问题的研究第10-11页
第一章 民间规范和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一般理论的阐释第11-17页
 一、民间规范的一般理论第11-13页
  (一) 民间法与民间规范第11页
  (二) 民间规范的含义第11-12页
  (三) 民间规范的内容构成第12-13页
 二、社会性别的一般理论第13-17页
  (一) 社会性别的含义第13-14页
  (二) 作为分析方法的社会性别理论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第14-15页
  (三) 运用社会性别方法研究妇女权利的优势第15-17页
第二章 民间规范中性别问题掠影第17-22页
 一、乡村妇女村民自治权利及政治参与权利的旁落第17-18页
 二、乡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被剥夺第18-20页
 三、乡村妇女继承权利的缺失第20页
 四、乡村妇女婚姻家庭自主权被限制第20-22页
第三章 民间规范中性别歧视产生的成因分析第22-26页
 一、封建的历史根源第22-23页
  (一) 封建父权制的遗毒第22页
  (二) 封建法律对性别歧视的强化第22-23页
 二、古老的文化熏染第23-24页
  (一) "男耕女织"的角色定位第23-24页
  (二) 传统性别歧视理念的强化第24页
 三、社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第24-25页
 四、社会契约理论掩盖下的"非中立性"法律体制第25-26页
第四章 消除民间规范对妇女权利歧视的举措第26-32页
 一、意识层面——建立一种民众性别意识文化第26-28页
  (一) 强调本土资源中性别文化研究第26-27页
  (二) 增强乡村妇女的法律意识及性别意识第27页
  (三) 提升妇女在村委会订立乡规民约过程中的地位第27-28页
  (四) 提高订立乡规民约中男性村会委员的性别意识第28页
 二、制度层面——开辟乡村妇女权利保护及救济渠道第28-29页
  (一) 加强政府对民间规范的工作指导,维护村落稳定发展第28页
  (二) 开展法院对民间规范中妇女性别歧视问题的审查第28-29页
  (三) 重视公益诉讼第29页
 三、实施层面——建全维护乡村妇女权益的妇女组织机构第29-30页
  (一) 赋权于妇女权利保护组织第29-30页
  (二) 建立提高乡村妇女地位的国家机构第30页
  (三) 重视妇女非政府基层组织的重要作用第30页
 四、行为层面——多方面探索乡村妇女权益保护路径第30-32页
  (一) 有尺度的移风易俗第30-31页
  (二) 探索妇女因婚姻流动与土地无法流转矛盾的解决办法第31页
  (三) 拓宽乡村信息获取途径,对民间规范进行有效的舆论监督第31-32页
结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附录A第36-37页
附录B第37-39页
附录C第39-42页
附录D第42-44页
附录E第44-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见危不救”之法理学思考
下一篇:《劳动合同法》的价值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