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18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 ·交通需求管理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交通方式选择模型研究综述 | 第16页 |
|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2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政策影响分析 | 第18-30页 |
| ·城市客运交通方式构成分析 | 第18-21页 |
| ·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 | 第18-21页 |
| ·城市客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 第21页 |
| ·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 ·宏观因素 | 第21-22页 |
| ·中观因素 | 第22-23页 |
| ·微观因素 | 第23-24页 |
|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与交通政策的关系分析 | 第24-26页 |
| ·城市交通结构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 | 第24-25页 |
|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城市交通政策 | 第25-26页 |
| ·我国城市交通结构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 ·我国城市交通结构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 第26页 |
| ·我国城市交通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6-28页 |
| ·城市交通政策对交通结构现状的影响分析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理念下的城市交通结构发展研究 | 第30-37页 |
| ·交通需求管理理论分析 | 第30-31页 |
| ·交通需求管理的涵义 | 第30页 |
| ·交通需求管理的目的 | 第30-31页 |
| ·交通需求管理的内容 | 第31页 |
| ·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1-33页 |
| ·必要性分析 | 第31-32页 |
| ·可行性分析 | 第32-33页 |
| ·交通需求管理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33-36页 |
| ·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 第33-34页 |
| ·交通需求管理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分析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基于交通需求管理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 | 第37-48页 |
|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预测 | 第37-38页 |
|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预测 | 第37页 |
| ·居民出行方式预测 | 第37-38页 |
| ·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分析 | 第38-40页 |
| ·非集计多项Logit方式选择模型 | 第40-47页 |
| ·随机效用理论 | 第40-41页 |
| ·模型数学表达 | 第41-42页 |
| ·ML模型的建立 | 第42-43页 |
| ·ML模型的标定 | 第43-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5 案例分析——测试赛实施TDM对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 | 第48-62页 |
| ·奥运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 第48-50页 |
| ·奥运交通需求特征 | 第48-49页 |
| ·“好运北京”测试赛TDM措施及方案 | 第49-50页 |
| ·平日与奥运测试赛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对比分析 | 第50-53页 |
| ·方式选择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 ·样本来源 | 第53页 |
| ·选择肢的确定 | 第53页 |
| ·特性变量的选择 | 第53-55页 |
| ·模型的标定 | 第55-57页 |
| ·模型检验及敏感性分析 | 第57-59页 |
| ·模型精度检验 | 第57-58页 |
| ·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58-59页 |
| ·结论及建议 | 第59-61页 |
|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 ·政策性建议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本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 第62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作者简历 | 第67-6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