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综述和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三、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5-18页 |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发现——我们关于儿童知识的历史性建构 | 第18-24页 |
一、“儿童”的诞生 | 第18-20页 |
二、“儿童文学”的发现 | 第20-24页 |
(一) 对国内“儿童文学”发现观点的反思 | 第20-22页 |
(二) 本文的“儿童文学”发现观点:为教育儿童而被发现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镜像世界中的儿童——对童年叙事中不同儿童的形象分析 | 第24-32页 |
一、榜样儿童:扁平人物的塑造 | 第24-29页 |
(一) 道德品质的培养:真善美的儿童 | 第25-26页 |
(二) 对成人世界的尊崇:乖孩子的塑造 | 第26-27页 |
(三) 社会责任的强调:积极进取的儿童 | 第27-28页 |
(四) 对迷途羔羊的教育:知错能改的儿童 | 第28-29页 |
二、另类儿童:顽童形象的塑造 | 第29-32页 |
(一) 顽童的生活法则:真实、自然、无拘无束 | 第29-30页 |
(二) 在童年的意义世界里畅想快乐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我们如何创作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文本的语言分析 | 第32-41页 |
一、儿童文学中的两种叙述视角:全知叙事与限制叙事 | 第32-37页 |
(一) 叙述视角的类型——全知叙事与限制叙事 | 第32-34页 |
(二) 两个关于“幸福”的文本 | 第34-37页 |
二、儿童文学中的两种叙述结构:情节结构叙事和复调结构叙事 | 第37-41页 |
(一) 情节结构叙事——时间和因果关系结构 | 第37-38页 |
(二) 复调结构叙事——开放式的构架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儿童的生活与教育——儿童文学如何塑造我们的儿童 | 第41-50页 |
一、一种线形的成长观 | 第41-44页 |
(一) 成人与儿童间的成熟与不成熟 | 第41-43页 |
(二) 社会化:实现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 | 第43-44页 |
二、语言狂欢中对线形成长观的颠覆 | 第44-46页 |
(一) 成人权威姿态的消解 | 第44-45页 |
(二) 在困惑中对何谓教育的反思 | 第45-46页 |
三、儿童与儿童的教育 | 第46-50页 |
(一) “被遗忘”的异文化的存在 | 第46-48页 |
(二) “教育要去唤醒儿童的力量” | 第48-50页 |
结语:给予儿童自由成长的空间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