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7页 |
| ·微波无机化学简介 | 第9-23页 |
| ·微波介绍 | 第9-10页 |
| ·微波技术基础 | 第10-12页 |
| ·微波化学的发展 | 第12-13页 |
| ·微波化学在配位化学上的应用 | 第13-22页 |
| ·微波合成的优点 | 第22-23页 |
| ·选用的配合物合成方法 | 第23-24页 |
| ·液相合成法 | 第23页 |
| ·低热固相法 | 第23-24页 |
| ·水热合成法 | 第24页 |
| ·铜、银配合物研究背景 | 第24-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含磷、氮配体铜、银配合物的合成 | 第27-49页 |
| ·液相法合成铜配合物 | 第27-36页 |
| ·二价铜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 第27-30页 |
| ·二价铜与含氮、硫化合物形成的配合物 | 第30-31页 |
| ·二价铜与含氮化合物形成的配合物 | 第31-32页 |
| ·一价铜与含氮、磷化合物形成的配合物 | 第32-36页 |
| ·钨-铜-硫簇合物的合成 | 第36页 |
| ·低热固相法合成钨-银-硫簇合物 | 第36-41页 |
| ·钨-银-硫含磷配体中性簇合物 | 第36-39页 |
| ·钨-银-硫阴离子簇合物 | 第39-41页 |
| ·水热法合成4 个铜配合物 | 第41-45页 |
| ·一个双核铜混合配体配合物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 第41-42页 |
| ·水热合成铜配合物(CuCl)_2(C_4H_4N_2) | 第42-43页 |
| ·水热合成铜配合物(CuBr)_2(C_4H_4N_2) | 第43-44页 |
| ·水热合成双核铜配合物(CuCl_2)_2(C_4H_5N_3)_3(H_2O)_2 | 第44-45页 |
| ·微波法合成铜银配合物和常规法的比较 | 第45-48页 |
| ·Cu(II)配合物的合成 | 第45-46页 |
| ·Cu(I)配合物的合成 | 第46-47页 |
| ·Ag(I)配合物的合成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 第三章 通过微波化学实验探索创新性教育 | 第49-56页 |
| ·在微波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注重概念教学是教学之基 | 第49-50页 |
| ·在微波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贯穿创新教学是教学之魂 | 第50-54页 |
| ·微波炉的改装及实验 | 第50-52页 |
| ·知识的启发及延伸 | 第52-53页 |
| ·创新思维的培养 | 第53-54页 |
| ·在微波化学教学中,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创新教育的重要影响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6-58页 |
| ·铜、银配合物 | 第56页 |
| ·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关于微波反应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附录 | 第58-60页 |
| ·化合物缩写 | 第58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58-60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