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的媒体责任理念及其实现途径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媒体责任理念的界定 | 第8-18页 |
第一节 媒体责任理念的形成 | 第8-12页 |
一、新闻“专业主义”推动媒体责任理念的形成 | 第8-9页 |
二、“社会责任理论”是媒体责任理念的朴实形态 | 第9-10页 |
三、发展传播学和发展新闻学对媒体责任有了更高要求 | 第10-11页 |
四、媒体责任已成为我国评判新闻质量的标准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媒体责任理念的表现 | 第12-16页 |
一、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的形成 | 第12-13页 |
二、新闻产品内容中渗透人类高尚精神 | 第13-15页 |
三、媒体积极推动现实合理化 | 第15-16页 |
第三节、树立媒体责任理念的意义 | 第16-18页 |
一、媒体有责任感才会有公信力 | 第16-17页 |
二、媒体有责任感才会有影响力 | 第17页 |
三、媒体责任是创立中国文化品牌的必然要求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南风窗》的媒体责任理念的表现 | 第18-29页 |
第一节 对国家的责任感 | 第18-21页 |
一、在国际背景下维护中国利益 | 第18-20页 |
二、对国家经济问题的关注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对社会的责任感 | 第21-26页 |
一、发现不合理的现象,寻求制度上的弥补措施 | 第21-25页 |
(一) 政治领域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二) 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三) 微观事件调查 | 第24-25页 |
二、积极为改革献言献策 | 第25页 |
三、研究改革试点,总结经验教训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对公众的责任感 | 第26-29页 |
一、对公民民主权利的关注 | 第26-27页 |
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 第27-28页 |
三、对代表人物的关注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南风窗》实践媒体责任理念的制度安排 | 第29-39页 |
第一节 对记者的管理模式 | 第29-32页 |
一、人力资源的品牌雁阵模式 | 第30页 |
二、对记者人文情怀的要求 | 第30-31页 |
三、对记者职业操守的要求 | 第31-32页 |
第二节 树立有责任感的定位 | 第32-34页 |
一、责任定位反映时代要求 | 第32-33页 |
二、责任定位反映读者需求 | 第33-34页 |
三、杂志发展的需要 | 第34页 |
第三节 开门办刊直接改变现状 | 第34-36页 |
一、假如我是广州市长 | 第34-35页 |
二、调研中国 | 第35-36页 |
第四节 以建设性为落脚点 | 第36-39页 |
一、从媒体恶性竞争中抽身出来 | 第36-37页 |
二、进入改革深水区 | 第37-38页 |
三、对社会有所推动是媒体责任的最终目的 | 第38-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附表一: | 第41-42页 |
附表二: | 第42-43页 |
附表三: | 第43-44页 |
附表四: | 第44页 |
附表五: | 第44-45页 |
附表六: | 第45-46页 |
附表七: | 第46页 |
附表八: | 第46-47页 |
附表九: | 第47页 |
附表十: | 第47页 |
附表十一: | 第47-48页 |
附表十二: | 第48页 |
附表十三: | 第48-49页 |
附表十四: | 第49页 |
附表十五: | 第49-50页 |
附表十六: | 第50页 |
附表十七: | 第50-51页 |
附表十八: | 第51-52页 |
致谢词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