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鹅α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20页 |
·干扰素的分类及来源 | 第10-11页 |
·干扰素的产生特点 | 第11页 |
·干扰素α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1-13页 |
·干扰素α的结构特征 | 第11-12页 |
·干扰素 α 受体 | 第12页 |
·干扰素 α 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IFN 的信号传导 | 第13页 |
·干扰素的生物学功能 | 第13-15页 |
·抗病毒作用 | 第13-14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4页 |
·免疫调节作用 | 第14-15页 |
·禽类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禽类Ⅰ型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禽类 II 型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0-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0-23页 |
·菌种及病毒株 | 第20页 |
·实验动物、细胞 | 第20页 |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仪器 | 第20-21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1-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34页 |
·重组质粒的大量提取及纯化 | 第23-25页 |
·重组蛋白的表达及浓度测定 | 第25-26页 |
·间接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6-27页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7-30页 |
·单克隆抗体的初步鉴定 | 第30-31页 |
·杂交瘤细胞的鉴定 | 第31页 |
·单克隆抗体与天然干扰素的反应性 | 第31-32页 |
·McAb 中和能力测定 | 第32-3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2页 |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 第34页 |
·重组干扰素α的表达 | 第34-35页 |
·ELISA 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35-37页 |
·最佳抗原及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35-36页 |
·待检血清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36页 |
·二抗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36页 |
·底物显色液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36-37页 |
·杂交瘤细胞的融合率 | 第37页 |
·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株 | 第37页 |
·单克隆抗体鉴定 | 第37-38页 |
·单克隆抗体Ig 亚类鉴定 | 第37-38页 |
·单克隆抗体交叉反应识别特异性鉴定 | 第38页 |
·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测定 | 第38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鉴定 | 第38-39页 |
·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析 | 第38-39页 |
·杂交瘤细胞稳定性测定 | 第39页 |
·单克隆抗体与天然干扰素的反应性 | 第39-40页 |
·McAb 中和实验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5页 |
·免疫方式的选择 | 第42页 |
·关于抗IFN-α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 第42-43页 |
·应用单抗检测天然干扰素的探索 | 第43-45页 |
5 结论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