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27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迫切性 | 第13-14页 |
·研究视角 | 第14-15页 |
·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 第14-15页 |
·公共政策视角的界定 | 第15页 |
·研究对象、内容及意义 | 第15-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职业教育园区的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2 职业教育园区土地利用与利益主体的关联性 | 第27-49页 |
·职业教育园区的建设场所选择 | 第27-32页 |
·理论基础——地租理论 | 第27-28页 |
·职业教育的产业特性 | 第28-29页 |
·职业教育区的场所选择 | 第29-32页 |
·职业教育园区土地利用的普遍特征 | 第32-35页 |
·园区的功能构成 | 第32-33页 |
·园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 第33-34页 |
·园区土地利用的特点 | 第34-35页 |
·园区土地利用涉及的利益主体 | 第35-38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5页 |
·利益相关者界定 | 第35-37页 |
·利益相关者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 第37-38页 |
·利益相关者的内涵 | 第38-40页 |
·政府——公众利益的代表 | 第38-39页 |
·开发商——开发主体的利益 | 第39页 |
·职业院校——教学主体的利益 | 第39页 |
·原住民——弱势群体的利益 | 第39-40页 |
·职业教育园区的利益方博弈分析 | 第40-46页 |
·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博弈 | 第41-42页 |
·政府和职业院校之间的博弈 | 第42页 |
·政府和原住民之间的博弈 | 第42-44页 |
·开发商和职业院校之间的博弈 | 第44-45页 |
·开发商和原住民之间的博弈 | 第45-46页 |
·职业院校和原住民之间的博弈 | 第46页 |
·不同利益冲突的解决思路 | 第46-48页 |
·思路一:高效的土地资源配置 | 第47页 |
·思路二:集约的园区资源分配 | 第47-48页 |
·思路三:合理的园区规划设计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3 宏观规划策略——基于公共利益均衡的城校互动关系 | 第49-69页 |
·城校互动关系的利益分析 | 第49-51页 |
·公共利益的分配与均衡 | 第49-50页 |
·城校关系的内涵——城校互动 | 第50-51页 |
·职业教育园区与城市的功能互动 | 第51-54页 |
·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 第51-52页 |
·推动城市技术产业的革新 | 第52页 |
·城市空间拓展 | 第52-53页 |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53-54页 |
·提升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 第54页 |
·职业教育园区与城市的资源共享 | 第54-56页 |
·职业教育园区与城市的空间结构 | 第56-63页 |
·城市边缘模式 | 第57-60页 |
·卫星城模式 | 第60-63页 |
·实例研究——渭南职业教育园区 | 第63-68页 |
·项目概况 | 第63-65页 |
·发展目标和项目定性 | 第65页 |
·渭南职业教育园区开发进度 | 第65-66页 |
·渭南职业教育园区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4 中观规划策略——基于多元利益均衡的园区规划模式 | 第69-109页 |
·多元主体利益分析 | 第69-73页 |
·政府的利益表现形式 | 第69-70页 |
·开发商的利益表现形式 | 第70-71页 |
·职业院校的利益表现形式 | 第71-72页 |
·原住民的利益表现形式 | 第72-73页 |
·园区开发模式 | 第73-84页 |
·基本开发运作模式 | 第73-76页 |
·各模式综合对比 | 第76-78页 |
·现存开发模式的适应与选择 | 第78-79页 |
·渭南职业教育园区的模式选择 | 第79-84页 |
·园区资源共享模式 | 第84-98页 |
·资源管理机制的理论基础和表现形式 | 第85-87页 |
·资源共享的利益“多赢” | 第87-89页 |
·职业教育园区的资源共享要素 | 第89-91页 |
·职业教育园区的资源共享空间模式 | 第91-95页 |
·渭南职业教育园区的资源共享 | 第95-98页 |
·园区的空间应对模式 | 第98-108页 |
·开发运作模式、资源共享模式与空间应对模式的关系 | 第98-100页 |
·空间应对模式研究 | 第100-103页 |
·渭南职业教育园区的空间构成 | 第103-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5 微观规划策略——基于职校利益均衡的校区空间整合 | 第109-126页 |
·校区层面的利益分析 | 第109-111页 |
·合作竞争——职校利益的均衡基础 | 第109-110页 |
·校区整合——利益均衡的表现方式 | 第110-111页 |
·职业教育院校的实训空间整合必要性 | 第111-114页 |
·职业教育院校的空间构成 | 第111-112页 |
·职业教育院校的特色空间 | 第112-113页 |
·实训空间整合的必要性 | 第113-114页 |
·实训空间整合方式研究 | 第114-122页 |
·职业教育学科分类 | 第114-115页 |
·学科与空间的关联性 | 第115-117页 |
·渭南职业教育园区的实训空间整合案例 | 第117-122页 |
·校区空间建设模式 | 第122-125页 |
·校区建设的弹性化 | 第122-123页 |
·空间控制的网络标准化 | 第123-125页 |
·空间功能的弹性置换 | 第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6 结论 | 第126-12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26-127页 |
·后续研究及建议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4页 |
图表目录 | 第134-140页 |
附录一 作者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