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 第11-13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9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 | 第21-29页 |
·债券市场流动性内涵 | 第21-22页 |
·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度量 | 第22-28页 |
·债券流动性的衡量指标 | 第22-23页 |
·债券流动性度量方法 | 第23-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我国国债市场现状 | 第29-37页 |
·我国国债市场发展历程 | 第29-30页 |
·银行间国债市场发展现状 | 第30-34页 |
·市场参与者现状 | 第30-31页 |
·交易量现状 | 第31-32页 |
·交易方式现状 | 第32-33页 |
·债券托管情况 | 第33-34页 |
·交易所国债市场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交易量现状 | 第34-35页 |
·交易主体现状 | 第35页 |
·柜台国债市场发展现状 | 第35-36页 |
·市场参与者现状 | 第35-36页 |
·交易品种状况 | 第36页 |
·交易量状况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分析 | 第37-49页 |
·本文选取的度量方法 | 第37-38页 |
·国债市场流动性趋势分析 | 第38-40页 |
·交易所国债市场分析 | 第38-39页 |
·银行间国债市场分析 | 第39-40页 |
·国债市场流动性周内变化分析 | 第40-42页 |
·交易所国债市场流动性周内变化分析 | 第40-41页 |
·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周内变化分析 | 第41-42页 |
·国债市场流动性月度变化分析 | 第42-44页 |
·交易所国债市场流动性月度变化分析 | 第42-43页 |
·银行间国债市场流动性月度变化分析 | 第43-44页 |
·流动性的国际比较 | 第44-48页 |
·选取的指标 | 第44页 |
·周转率的比较 | 第44-46页 |
·买卖差价的比较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影响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原因 | 第49-62页 |
·交易制度因素 | 第49-51页 |
·做市商制度因素 | 第49-51页 |
·经纪人制度缺乏 | 第51页 |
·市场体制上的影响因素 | 第51-55页 |
·市场分割 | 第51-53页 |
·场外市场不发达 | 第53-55页 |
·产品本身的因素 | 第55-56页 |
·市场参与者的因素 | 第56-59页 |
·市场参与者结构不合理 | 第56-57页 |
·缺乏国债投资基金 | 第57-59页 |
·加息周期的影响因素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措施和建议 | 第62-73页 |
·建立统一的债券托管结算体系 | 第62-64页 |
·完善做市商制度 | 第64-66页 |
·增加债券品种完善期限结构 | 第66-68页 |
·发展机构投资者 | 第68-69页 |
·发展国债投资基金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