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基本内涵 | 第9-18页 |
第一节 弱势群体的含义及特征 | 第9-13页 |
第二节 转型时期弱势群体产生的根源 | 第13-18页 |
一、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形成的经济根源 | 第13页 |
二、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形成的文化根源 | 第13-15页 |
三、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形成的心理根源 | 第15-16页 |
四、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形成的社会根源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弱势群体权利弱化及其保护现状 | 第18-28页 |
第一节 权利遭受弱化的表现 | 第18-22页 |
一、社会地位弱势的凸显 | 第19-20页 |
二、就业、社会保障等机会弱势的表现 | 第20-21页 |
三、对待方式有欠平等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 | 第22-28页 |
一、行政保护 | 第23-24页 |
二、司法保护 | 第24-25页 |
三、法律援助 | 第25-28页 |
第三章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保护的中国对策 | 第28-44页 |
第一节 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通行原则 | 第28-35页 |
一、平等原则 | 第30-32页 |
二、倾向性保护原则 | 第32-34页 |
三、合理、适度保护原则 | 第34页 |
四、最大效益原则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保护的中国对策 | 第35-44页 |
一、建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保障机制 | 第35-37页 |
二、加强弱势群体的自我保护 | 第37-39页 |
三、国家制定政策和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39-41页 |
四、弱势群体的程序保护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