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引言 | 第10页 |
·大气中几种主要气溶胶的介绍 | 第10-14页 |
·硫酸盐气溶胶 | 第11-12页 |
·碳类气溶胶(黑碳和有机碳) | 第12-13页 |
·沙尘气溶胶 | 第13-14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CAM3的介绍 | 第16-23页 |
·引言 | 第16页 |
·全球大气模式CAM3的基本描述 | 第16-17页 |
·CAM3主要的物理参数化方案 | 第17-20页 |
·CAM3对气候的模拟效果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气溶胶柱含量和光学厚度的全球分布及分析 | 第23-31页 |
·引言 | 第23页 |
·气溶胶数据介绍 | 第23-24页 |
·模式中五种主要气溶胶柱含量的全球分布 | 第24-27页 |
·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及分析 | 第27-28页 |
·黑碳气溶胶全球光学厚度的季节变化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黑碳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模拟研究 | 第31-47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方法和资料 | 第32-33页 |
·黑碳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计算 | 第32-33页 |
·资料和模拟方法 | 第33页 |
·结果分析 | 第33-45页 |
·有云大气黑碳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 | 第33-38页 |
·云对黑碳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影响 | 第38-39页 |
·黑碳气溶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 第39-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南亚地区黑碳气溶胶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 | 第47-55页 |
·引言 | 第47-48页 |
·模式和所用资料及方法介绍 | 第48页 |
·模式基本情况及使用资料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页 |
·结果分析 | 第48-53页 |
·黑碳气溶胶的光学厚度 | 第48页 |
·南亚地区黑碳气溶胶导致印度夏季风提前爆发 | 第48-51页 |
·南亚地区黑碳气溶胶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5-58页 |
·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讨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发表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