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7页 |
1 绪论 | 第17-30页 |
·煤资源及其利用状况概述 | 第17-22页 |
·煤的结构及非燃料利用的物质基础 | 第17-18页 |
·煤化工现状 | 第18-20页 |
·芳香族化合物及其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煤非燃料利用的难题 | 第22页 |
·煤及其衍生物中有机组分的分离与分析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煤及其衍生物的溶剂萃取及其面临的问题 | 第23页 |
·色谱技术在煤基有机组分的分离与分析中的应用 | 第23-28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8-3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0-3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0页 |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30-32页 |
·研究煤样的选择和处理 | 第30-31页 |
·萃取溶剂的选择 | 第31页 |
·萃取辅助手段的选择 | 第31页 |
·色谱分离方法 | 第31页 |
·现代仪器分析与检测手段 | 第31-32页 |
·煤中有机组分的族组分分离流程和实验步骤 | 第32页 |
·煤的 CS_2 溶剂萃取 | 第32页 |
·CS_2萃取物的柱层析分离 | 第32页 |
·煤液化油及液化残渣中有机组分的族组分分离 | 第32-34页 |
·胜利煤及神府煤液化油及液化残渣样品 | 第32-33页 |
·煤液化油的族组分分离与分析 | 第33页 |
·煤液化残渣中有机组分的族组分分离与分析 | 第33-34页 |
·FTIR 和GC/MS 分析 | 第34-35页 |
3 煤的CS_2萃取 | 第35-49页 |
·原煤及萃余煤的 FTIR 表征 | 第35-37页 |
·煤的 CS_2萃取率 | 第37-38页 |
·煤CS_2萃取物(F_C)的 GC/MS 分析 | 第38-47页 |
·胜利煤F_C的GC/MS分析 | 第38-40页 |
·神府煤F_C的GC/MS分析 | 第40-42页 |
·葛亭煤F_C的GC/MS分析 | 第42-44页 |
·童亭煤F_C的GC/MS分析 | 第44-45页 |
·平朔煤F_C的GC/MS分析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煤 CS_2 萃取物的比较 | 第47页 |
·CS_2对煤中有机组分的萃取能力 | 第47-49页 |
4 煤中有机组分的族组分分离与分析 | 第49-92页 |
·各族组分的收率 | 第49-50页 |
·F_(C-1) 的 GC/MS 分析 | 第50-64页 |
·F_(C-1)中GC/MS 检测到的正构烷烃 | 第55-56页 |
·F_(C-1)中GC/MS 检测到的支链烷烃 | 第56-57页 |
·F_(C-1)中GC/MS 检测到的环己烷类 | 第57-58页 |
·F_(C-1)中GC/MS 检测到的萜类 | 第58-63页 |
·F_(C-1)中GC/MS 检测到的甾类 | 第63-64页 |
·F__(C-2) 的 GC/MS 分析 | 第64-82页 |
·平朔煤、童亭煤、葛亭煤的 F__(C-2) 的 GC/MS 分析 | 第64-71页 |
·神府煤 F__(C-2) 的 GC/MS 分析 | 第71-80页 |
·胜利煤 F__(C-2) 的 GC/MS 分析 | 第80-82页 |
·F__(C-2)的GC/MS 分析结果小结 | 第82页 |
·F_(C-3) 的 GC/MS 分析 | 第82-84页 |
·神府煤 F_(C-4) 及 F_(C-5) 的 GC/MS 分析 | 第84-86页 |
·F_(C-6) 的 GC/MS 分析 | 第86-89页 |
·GC/MS 分析 | 第86-88页 |
·结果讨论 | 第88-89页 |
·两个纯组分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2页 |
5 煤液化产物中有机组分的分离与分析 | 第92-119页 |
·煤液化油的族组分分离与分析 | 第92-110页 |
·煤液化油F_(O-1)的GC/MS 分析 | 第92-93页 |
·煤液化油F_(O-2)的GC/MS 分析 | 第93-94页 |
·F_(O-3)和F_(O-4)的GC/MS 分析 | 第94-103页 |
·煤液化油F_(O-5)的GC/MS 分析 | 第103-110页 |
·煤液化油作为液态燃料油使用存在的问题 | 第110页 |
·煤液化残渣中有机组分的分离与分析 | 第110-114页 |
·煤液化残渣中有机组分的族组分分离 | 第110-111页 |
·煤液化残渣F_(R-2)的 GC/MS 分析 | 第111-114页 |
·小结 | 第114-115页 |
·煤液化油 | 第114页 |
·煤液化残渣 | 第114-115页 |
·关于煤液化技术的新认识 | 第115-119页 |
·煤和石油的比较 | 第115页 |
·中国的液化用煤资源 | 第115-116页 |
·煤液化技术用于生产精细化学品的优势 | 第116-117页 |
·关天煤液化技术的新设想 | 第117-119页 |
6 主要结论、创新点和建议 | 第119-122页 |
·结论 | 第119-120页 |
·煤中有机组分的CS_2 溶剂萃取和族组分分离 | 第119页 |
·煤液化油及液化残渣中有机组分的族组分分离 | 第119-120页 |
·创新点 | 第120-121页 |
·问题与建议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6页 |
作者简历 | 第136-139页 |
附录 | 第139-14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