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基于压电摩擦阻尼器的结构振动控制理论与试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绪论第12-40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结构减振控制概况第13-20页
     ·被动控制系统第13-17页
     ·主动控制系统第17页
     ·半主动控制系统第17-19页
     ·智能控制系统第19-20页
     ·混合控制系统第20页
   ·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第20-24页
     ·智能材料第20-22页
     ·智能结构系统第22-24页
   ·压电材料的基本特性第24-26页
     ·压电效应第24页
     ·压电材料的本构方程第24-25页
     ·压电陶瓷驱动器第25-26页
   ·压电智能减振控制研究进展第26-40页
     ·压电智能主动控制装置第26-30页
     ·压电智能摩擦耗能装置第30-36页
     ·压电智能混合控制装置第36-38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8-40页
2 新型压电摩擦阻尼器的试验研究第40-60页
   ·引言第40页
   ·新型压电摩擦阻尼器的构造第40-41页
   ·试验装置第41-45页
     ·压电陶瓷驱动器和驱动电源第41-42页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第42-43页
     ·力传感器第43-44页
     ·压电摩擦阻尼器实物图第44页
     ·MTS试验装置第44-45页
   ·压电摩擦阻尼器MTS试验第45-58页
     ·压电陶瓷驱动器出力性能测试第45-46页
     ·被动状态下压电摩擦阻尼器的性能第46-50页
     ·半主动状态下压电摩擦阻尼器的性能第50-55页
     ·压电摩擦阻尼器耗能特性分析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3 基于压电摩擦阻尼器的结构控制策略研究第60-80页
   ·引言第60-61页
   ·模糊控制的基本知识第61-66页
     ·模糊控制原理第61-62页
     ·模糊逻辑控制系统第62-63页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63-64页
     ·T-S型模糊控制系统第64-66页
   ·压电摩擦阻尼结构控制系统运动方程第66-67页
     ·控制系统运动方程第66页
     ·摩擦阻尼器工作原理第66页
     ·摩擦阻尼器运动状态的判断第66-67页
   ·模糊Bang-Bang控制策略第67-73页
     ·Bang-Bang控制方法第67页
     ·次优Bang-Bang控制方法第67-68页
     ·模糊次优Bang-Bang控制方法第68-69页
     ·模糊控制器参数的确定第69-70页
     ·模糊次优Bang-Bang控制策略的步骤第70-71页
     ·数值算例与分析第71-73页
   ·速度输入型T-S模糊控制第73-79页
     ·速度输入型T-S控制策略第73-74页
     ·模糊半主动控制方法第74页
     ·控制策略的实现过程第74页
     ·数值算例与分析第74-78页
     ·能量反应分析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0页
4 非线性结构利用压电摩擦阻尼器振动控制的研究第80-97页
   ·引言第80页
   ·结构恢复力模型第80-82页
     ·折线型恢复力模型第80页
     ·曲线型恢复力模型第80-82页
   ·非线性结构控制系统运动方程第82-83页
   ·模糊控制策略第83-85页
     ·半主动控制率第83页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83-84页
     ·计算步骤第84-85页
   ·数值算例与分析第85-96页
     ·单自由度结构算例第85-86页
     ·多自由度结构算例第86-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5 偏心结构利用压电摩擦阻尼器振动控制的研究第97-115页
   ·引言第97页
   ·控制系统运动方程第97-106页
     ·结构运动方程第97-98页
     ·结构质量矩阵第98页
     ·结构刚度矩阵第98-99页
     ·结构阻尼矩阵第99-100页
     ·控制力作用位置矩阵第100-105页
     ·速度观测器第105-106页
   ·模糊控制策略第106-108页
     ·半主动控制率第106-107页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107-108页
     ·计算步骤第108页
   ·数值算例与分析第108-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6 基于压电摩擦阻尼器的结构控制振动台试验研究第115-135页
   ·引言第115页
   ·试验的建立第115-116页
     ·试验模型设计第115-116页
     ·阻尼器的安装与调试第116页
   ·试验装置第116-119页
     ·压电摩擦阻尼器及驱动电源第116-117页
     ·DSPS数据采集系统第117页
     ·dSPACE实时仿真系统第117-119页
   ·结构响应的测量第119-121页
     ·加速度传感器的布置第119-120页
     ·加速度传感器的标定第120-121页
   ·基于压电摩擦阻尼器的结构控制试验系统第121-123页
     ·试验控制系统的组成第121页
     ·试验系统的开发过程第121-123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23-133页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第123-125页
     ·地震动输入第125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125-130页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比较第130-132页
     ·能量反应分析第132-133页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结论第135-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50-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粘性土亚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下一篇:无载体无标记玉米转化系统的建立及耐盐品系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