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亚塑性本构理论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无粘性土亚塑性理论研究概况 | 第14-18页 |
·粘性土亚塑性本构理论研究概况 | 第18页 |
·亚塑性理论的分类 | 第18-19页 |
·亚塑性理论在岩土工程中应用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亚塑性理论在土的剪切带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亚塑性理论在砂土液化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亚塑性理论在确定地基承载力中的应用 | 第2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21-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3-24页 |
2 亚塑性基本理论及两类亚塑性模型 | 第24-44页 |
·亚塑性材料的定义 | 第24-26页 |
·亚塑性本构方程的限制条件 | 第26-27页 |
·亚塑性本构方程的通用形式 | 第27页 |
·亚塑性理论与传统弹塑性理论差别 | 第27-28页 |
·亚塑性方程的破坏面和流动法则 | 第28-29页 |
·WU-BAUER亚塑性模型 | 第29-30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 | 第30-43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30-31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分离性 | 第31-36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函数的表示法 | 第36-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3 WU-BAUER亚塑性模型和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4-64页 |
·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的确定以及改进 | 第44-54页 |
·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4-46页 |
·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确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基于单形调优法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确定方法的改进 | 第47-48页 |
·基于单形调优法确定的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 | 第48-51页 |
·用试验验证Wu-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确定改进方法的正确性 | 第51-54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54-63页 |
·临界摩擦角φ_C的确定 | 第55-56页 |
·颗粒硬度h_s和指数n的确定 | 第56-59页 |
·零压力下下限孔隙比e_(d0)的确定 | 第59页 |
·零压力下上限孔隙比e_(i0)的确定 | 第59-60页 |
·零压力下临界孔隙比e_(c0)的确定 | 第60页 |
·指数α的确定 | 第60-62页 |
·指数β的确定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4 轴对称条件下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性能模拟 | 第64-85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一些概念的说明 | 第64-69页 |
·关于加卸载、不可逆变形的说明 | 第64-65页 |
·关于上升段、峰值段和下降段之间过渡的说明 | 第65-67页 |
·关于不同初始孔隙比是否表示不同种材料的说明 | 第67-69页 |
·三轴固结排水条件下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参数敏感性研究 | 第69-74页 |
·颗粒硬度h_s敏感性研究 | 第69-70页 |
·指数n敏感性研究 | 第70页 |
·临界摩擦角φ_C敏感性研究 | 第70-71页 |
·指数α敏感性研究 | 第71页 |
·指数β敏感性研究 | 第71-72页 |
·零压力下上限孔隙比e_(i0)敏感性研究 | 第72页 |
·零压力下临界孔隙比e_(c0)敏感性研究 | 第72-73页 |
·零压力下下限孔隙比e_(d0)敏感性研究 | 第73-74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应力路径研究 | 第74-81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应力路径的增量模式 | 第74-76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应力路径的验证 | 第76-80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应力路径分析的小结 | 第80-81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应变路径研究 | 第81-84页 |
·简单加载情况下应变路径研究 | 第81-82页 |
·三轴压缩情况下应变路径研究 | 第82-83页 |
·三轴伸长情况下应变路径研究 | 第83页 |
·加卸载情况下应变路径研究 | 第83-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5 复杂应力状况下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模拟和改进 | 第85-116页 |
·考虑中主应力影响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 | 第85-92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对真三轴实验模拟情况 | 第85-86页 |
·考虑中主应力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 | 第86-87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改进后的验证 | 第87-92页 |
·考虑主应力轴旋转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 | 第92-104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涉及到的相关应力率 | 第92-94页 |
·考虑主应力轴旋转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 | 第94-101页 |
·考虑主应力轴旋转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改进后的模拟和验证 | 第101-104页 |
·考虑砂土横观各向同性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 | 第104-115页 |
·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向量形式 | 第104页 |
·横观各向同性条件下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 | 第104-108页 |
·改进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对三轴固结排水实验的模拟和验证 | 第108-113页 |
·改进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对侧限压缩实验的模拟 | 第113-114页 |
·考虑横观各向同性效应改进的Gudehus-Bauer亚塑性计算结果分析 | 第114-115页 |
·小结 | 第115-116页 |
6 循环荷载作用下亚塑性模型的模拟和改进 | 第116-136页 |
·循环荷载作用下亚塑性模型模拟的缺点 | 第116-117页 |
·粒间应变张量的引入 | 第117-122页 |
·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粒间应变张量Wu=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 | 第122-126页 |
·循环荷载作用下Wu-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 | 第122-123页 |
·用模式搜索法确定粒间应变张量涉及到的本构参数 | 第123-124页 |
·改进的Wu-Bauer亚塑性模型对循环侧限压缩实验的模拟 | 第124-126页 |
·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粒间应变张量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 | 第126-135页 |
·循环荷载作用下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的改进 | 第126页 |
·改进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对循环侧限压缩实验的模拟 | 第126-128页 |
·改进的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对循环不排水三轴实验的模拟 | 第128-135页 |
·小结 | 第135-136页 |
结论 | 第136-139页 |
1 本文结论 | 第136-137页 |
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137-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49-150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