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7页 |
| 引言 | 第17-2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20-38页 |
| ·课题背景与目的意义 | 第20-23页 |
| ·人机交互技术 | 第23-28页 |
| ·人机交互技术概述 | 第23-24页 |
|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 | 第24-27页 |
| ·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7-28页 |
| ·情绪和情感 | 第28-30页 |
| ·情绪和情感 | 第28页 |
| ·情绪、情感的联系和区别 | 第28-30页 |
| ·人工心理理论 | 第30-32页 |
| ·人工心理基本理论 | 第30-31页 |
| ·人工心理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31-32页 |
| ·情绪识别与表达 | 第32页 |
| ·虚拟现实技术 | 第32-37页 |
| ·虚拟现实的定义 | 第32-34页 |
| ·虚拟人技术 | 第34页 |
| ·虚拟现实主流技术介绍 | 第34-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 2 情感计算与情感建模 | 第38-53页 |
| ·情感计算 | 第38-40页 |
| ·情感计算的内容 | 第38-39页 |
| ·情感计算的意义 | 第39页 |
| ·情感计算的两个出发点 | 第39页 |
| ·情感计算的目的 | 第39-40页 |
| ·情绪心理学有关理论 | 第40-46页 |
| ·情绪的分类与维度 | 第40-42页 |
| ·情绪状态 | 第42-43页 |
| ·情绪的典型理论 | 第43-46页 |
| ·情感模型 | 第46-52页 |
| ·心理学中对情绪量化的思考 | 第46-47页 |
| ·OCC情绪模型 | 第47-48页 |
| ·Salt&Pepper模型 | 第48-49页 |
| ·EM模型 | 第49-50页 |
| ·隐马尔可夫模型 | 第50-51页 |
| ·基于人工心理的情感建模方法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3 情感数学模型分析 | 第53-63页 |
| ·动力心理学与心理能量 | 第53-56页 |
| ·弗洛伊德的心理能量模型 | 第53-54页 |
| ·荣格的心理能量模型 | 第54-56页 |
| ·情感能量与情感状态空间模型 | 第56-57页 |
| ·情绪的动态变化模型 | 第57-60页 |
| ·情感信息处理系统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4 用HMM识别面部表情 | 第63-82页 |
| ·马尔可夫链的基本理论介绍 | 第63-64页 |
| ·马尔可夫链的定义 | 第63页 |
| ·马氏链基本方程 | 第63-64页 |
| ·状态的可达、互通 | 第64页 |
| ·隐马尔可夫模型 | 第64-70页 |
| ·自动计算比例因子算法 | 第70-72页 |
| ·用HMM对面部表情识别 | 第72-81页 |
| ·不变矩基本理论 | 第73页 |
| ·面部表情识别算法 | 第73-78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8-81页 |
| ·小结 | 第81-82页 |
| 5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情感模型研究 | 第82-112页 |
| ·模糊认知图 | 第82-85页 |
| ·基本模糊认知图 | 第82-84页 |
| ·概率模糊认知图 | 第84-85页 |
| ·关联权值的综合 | 第85-93页 |
| ·最大关联作用 | 第86-87页 |
| ·关联权值综合的算法 | 第87-91页 |
| ·一个关联权值分析的例子 | 第91-93页 |
| ·基于模糊认知图的情感Agent模型 | 第93-97页 |
| ·构建情感Agent的模糊认知图模型 | 第94-96页 |
| ·权重矩阵中概率的确定 | 第96-97页 |
| ·情感模型的实验 | 第97-101页 |
| ·情感模型的计算处理流程 | 第97-98页 |
|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98-101页 |
| ·一个实际应用系统 | 第101-110页 |
| ·花卉销售网站整体结构 | 第101-106页 |
| ·消费者需要情感分析 | 第106-108页 |
| ·人机交互实现花卉导购服务 | 第108-110页 |
| ·小结 | 第110-112页 |
| 6 三维人脸建模相关技术及算法的研究 | 第112-147页 |
| ·三维人脸模型 | 第112-122页 |
| ·国内外发展情况及本文的工作 | 第112-113页 |
| ·人脸的特征 | 第113-114页 |
| ·人脸模型分类 | 第114-116页 |
| ·人脸模型数据的获取 | 第116-117页 |
| ·人脸建模 | 第117-122页 |
| ·MPEG-4 人脸动画 | 第122-126页 |
| ·FACS和MPEG-4 系统 | 第122-123页 |
| ·基于MPEG-4 的三维人脸动画实现方法 | 第123-126页 |
| ·人脸结构和面部表情合成与分析 | 第126-136页 |
| ·人脸动作编码系统和肌肉物理模型 | 第126-128页 |
| ·人脸模型变换 | 第128-131页 |
| ·面部表情的运动计算 | 第131-134页 |
| ·纹理贴图 | 第134-136页 |
| ·基于文本驱动的人脸动画 | 第136-144页 |
| ·Candide模型 | 第136-138页 |
| ·生成特定人脸模型 | 第138-143页 |
| ·Dirichlet自由变形算法在三维空间的应用 | 第138页 |
| ·应用Dirichlet自由变形算法生成特定人脸模型 | 第138-143页 |
| ·面部表情的运动计算及表情合成 | 第143-144页 |
| ·基于FACS的面部表情合成 | 第143页 |
| ·基于MPEG-4 的面部表情合成系统 | 第143-144页 |
| ·情感交互的实现 | 第144-145页 |
| ·小结 | 第145-147页 |
| 7 结论 | 第147-1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0-158页 |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158-160页 |
| 致谢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