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表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悬铃木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悬铃木细胞工程 | 第10-12页 |
·植物开花的基因调控与悬铃木花果控制研究 | 第12-16页 |
·控制悬铃木果毛的污染 | 第12页 |
·悬铃木控花基因的遗传转化 | 第12-16页 |
·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材料及方法 | 第18-25页 |
·悬铃木无菌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18-20页 |
·材料 | 第18页 |
·方法 | 第18-20页 |
·悬铃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20-22页 |
·材料 | 第20页 |
·农杆菌的培养 | 第20页 |
·主要试剂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叶盘法遗传转化的步骤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2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22-25页 |
·材料 | 第22页 |
·转化植株、非转化植株基因组 DNA 的提取与纯化 | 第22-23页 |
·质粒 DNA 的提取 | 第23页 |
·抗 Kan 植株的 PCR 检测 | 第23-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8页 |
·悬铃木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5-32页 |
·消毒时间对外植体成活率的影响 | 第25页 |
·悬铃木启动培养基的确定 | 第25-26页 |
·悬铃木扩繁培养基的确定 | 第26-27页 |
·不同激素组合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27-28页 |
·悬铃木根的诱导 | 第28页 |
·叶片的玻璃化现象 | 第28-29页 |
·不同取材时间对悬铃木污染率和褐化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添加剂对悬铃木褐化的影响 | 第30-32页 |
·悬铃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32-36页 |
·预培养时间的选择 | 第32-33页 |
·农杆菌菌液浓度和浸染时间的选择 | 第33-34页 |
·共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34-35页 |
·抗生素选择压的选择 | 第35页 |
·头孢霉素质量浓度的选择 | 第35-36页 |
·悬铃木遗传转化结果 | 第36-38页 |
4 讨论 | 第38-42页 |
·影响悬铃木离体再生的因素 | 第38-39页 |
·悬铃木的叶片玻璃化 | 第39页 |
·悬铃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 | 第39-40页 |
·影响悬铃木的遗传转化效率 | 第40-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图版 | 第48-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导师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