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流场的数值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 ·涡轮发动机性能的发展对冷却技术的挑战 | 第7-10页 |
| ·气膜冷却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叶片的气膜冷却 | 第14-15页 |
| ·叶片端壁的冷却 | 第15-17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网格生成技术及计算方法 | 第19-32页 |
| ·控制方程 | 第19-21页 |
| ·N-S 方程 | 第19-20页 |
| ·时均法 | 第20页 |
| ·雷诺应力项的处理方法 | 第20-21页 |
| ·湍流模型 | 第21-22页 |
| ·空间离散方法 | 第22-23页 |
| ·对流项 | 第22-23页 |
| ·粘性项 | 第23页 |
| ·时间离散方法 | 第23-24页 |
| ·网格生成技术 | 第24-28页 |
| ·结构化网格 | 第24-25页 |
| ·网格加密 | 第25页 |
| ·边界条件 | 第25-28页 |
| ·收敛加速技术 | 第28-32页 |
| ·隐式残差光顺 | 第28页 |
| ·多重网格技术 | 第28-32页 |
| 第三章 叶栅入口为常温的流场分析 | 第32-53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物理模型和数值方法 | 第32-40页 |
| ·实验介绍 | 第32-36页 |
| ·计算域及计算网格 | 第36-39页 |
| ·计算方法 | 第39页 |
| ·边界条件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1页 |
| ·槽缝(AGTB-S) | 第40-42页 |
| ·斜孔(AGTB-B2) | 第42-47页 |
| ·直孔(AGTB-B1) | 第47-50页 |
| ·三个模型的对比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叶栅入口为高温的流场分析 | 第53-67页 |
| ·引言 | 第53-55页 |
| ·进口温度的选取 | 第53-54页 |
| ·气膜冷却效率的定义 | 第54-55页 |
| ·与常温流场的比较 | 第55-56页 |
| ·不同模型对冷却效率的影响 | 第56-66页 |
| ·叶片表面各部位的效率分析 | 第56-57页 |
| ·喷射角度对冷却效率的影响 | 第57-62页 |
| ·孔排列方式对冷却效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孔排数对冷却效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 ·吹风比对冷却效率的影响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