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概论 | 第11-21页 |
一、补强证据规则的起源 | 第11页 |
二、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与特征 | 第11-15页 |
(一) 概念 | 第11页 |
(二) 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的特征 | 第11-15页 |
三、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的价值分析 | 第15-21页 |
(一) 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的内涵价值分析 | 第16-18页 |
(二) 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的外延价值分析 | 第18-21页 |
第二部分 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的要素 | 第21-30页 |
一、补强证据 | 第21-25页 |
(一) 补强证据的含义 | 第21页 |
(二) 补强证据的种类 | 第21-23页 |
(三) 补强证据的构成要件 | 第23-25页 |
二、被补强证据 | 第25-28页 |
(一) 被补强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 第25-26页 |
(二) 被补强证据的范围 | 第26-27页 |
(三) 对当事人陈述的厘定 | 第27-28页 |
三、补强要求 | 第28-30页 |
第三部分 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所体现法理之分析 | 第30-40页 |
一、民事诉讼法律中的真实与补强证据规则 | 第30-33页 |
(一) 民事诉讼证明的目标——发现“真实” | 第30-31页 |
(二) 对有关“真实”术语的界定 | 第31-32页 |
(三) 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对“真实”的保障与体现 | 第32-33页 |
二、民事诉讼自由心证、法定证据与补强证据规则 | 第33-36页 |
(一) 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之比较 | 第33-34页 |
(二) 自由心证与法定证据的结合——以补强证据规则为例 | 第34-36页 |
三、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与补强证据规则 | 第36-40页 |
(一) 树立正确的证明标准观 | 第36-37页 |
(二) 补强证据规则保障下的证明标准 | 第37-40页 |
第四部分 我国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之现实必要性、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 第40-49页 |
一、我国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存在的现实必要性 | 第40-43页 |
(一) 我国法官素质不高,存在司法腐败 | 第40-41页 |
(二) 司法不独立 | 第41页 |
(三) 民事诉讼律师代理制度不完善 | 第41-42页 |
(四) 我国向来有偏重言词证据的传统 | 第42-43页 |
二、我国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的立法缺陷 | 第43-44页 |
(一) 法律没有规定补强证据具备的条件 | 第43页 |
(二) 关于被补强证据立法的不足 | 第43-44页 |
(三) 法律没有规定补强标准 | 第44页 |
三、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补强证据规则之构想 | 第44-49页 |
(一) 明确补强证据的构成要件 | 第44-45页 |
(二) 限定被补强证据的范围 | 第45-46页 |
(三) 统一补强标准 | 第46-47页 |
(四) 加强补强证据规则的程序保障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