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城市小说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课题背景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13页
   ·研究主题第13-15页
第2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城市小说概述第15-27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语境第15-17页
     ·全球化第15-16页
     ·后现代性第16-17页
   ·“城市文学”的界定第17-19页
     ·城市:关键词第17页
     ·“城市文学”该如何定义?第17-19页
   ·香港城市文学的特征第19-23页
     ·四、五十年代的香港城市文学第19-20页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城市文学第20-21页
     ·八十年代的香港城市文学第21-23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语境下香港城市小说的新特征第23-27页
     ·城市小说第23-24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城市小说的主题第24-25页
     ·表现形式的丰富第25页
     ·香港城市小说研究上的新特征第25-27页
第3章 “浮城”意象及浮动的时空观第27-43页
   ·“浮城”意象第27-28页
   ·浮动的时间第28-35页
     ·每个人都属于两个时代:记忆—当下第28-29页
     ·施叔青“香港三部曲”及西西《飞毡》第29-30页
     ·陈慧《拾香纪》第30-35页
   ·浮动的空间第35-43页
     ·香港:一个需用全方位体会的空间第35-37页
     ·也斯《记忆的城市·虚构的城市》第37-41页
     ·董启章《地图集—一个想象的城市考古学》和《V城繁胜录》第41-43页
第4章 浮动的视角与叙事策略第43-61页
   ·浮动的坐标第43-51页
     ·香港: 非本土作家眼中“想象的异邦”第43-44页
     ·妓女身份的隐喻第44-46页
     ·大陆女作家王安忆《香港的情与爱》第46-48页
     ·香港作为“她者”的含义第48页
     ·从“岭南文化”的视角看香港第48-51页
   ·浮动的书写第51-61页
     ·专栏文学式的小说写作第52-54页
     ·小叙事、拼贴等后现代写法第54-57页
     ·跨文体、跨媒介写作的尝试第57-61页
第5章 结论第61-64页
   ·本文结构及研究意义第61-62页
   ·意义延伸:关于“第三空间”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个人简历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十世纪女性作家笔下的母女关系研究
下一篇:论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