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陕甘宁边区的基本概况 | 第8-12页 |
(一) 陕甘宁边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自然环境 | 第8-9页 |
(二) 抗战前陕甘宁边区的经济状况 | 第9-11页 |
(三) 新民主主义制度在陕甘宁边区的建立和发展 | 第11-12页 |
二、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林牧业开发 | 第12-20页 |
(一) 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 第12-13页 |
(二)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事业 | 第13-16页 |
(三) 移民垦荒,扩大耕地面积 | 第16-17页 |
(四) 推广植棉,努力达到棉花自给 | 第17-18页 |
(五) 积极发展林业、畜牧业 | 第18-19页 |
(六)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开发的促进作用 | 第19-20页 |
三、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以及对边区经济开发的意义 | 第20-24页 |
(一) 大生产运动开展的背景 | 第20-21页 |
(二) 大生产运动的发展过程 | 第21-23页 |
(三) 大生产运动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 | 第23-24页 |
四、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工矿业开发 | 第24-34页 |
(一) 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关于开发边区工矿业的方针、政策 | 第24页 |
(二) 公营工矿业的建立和发展 | 第24-31页 |
(三) 私人资本主义工矿业的开发 | 第31-33页 |
(四) 手工业的开发 | 第33-34页 |
五、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商业贸易开发 | 第34-40页 |
(一) 正确处理各种不同所有制商业的关系 | 第35-38页 |
(二) 食盐的专卖与统销 | 第38-40页 |
六、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金融开发 | 第40-54页 |
(一) 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历史沿革 | 第41-43页 |
(二) 陕甘宁边区银行的业务活动及对边区经济开发的促进作用 | 第43-49页 |
(三) 边币的发行及边币与法币的斗争 | 第49-51页 |
(四) 信用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 | 第51-54页 |
七、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交通运输邮政业的开发 | 第54-61页 |
(一) 对食盐运输业的开发与管理 | 第54-57页 |
(二) 边区对主要公路的建设与开发 | 第57-58页 |
(三) 边区对支线道路的建设与开发 | 第58页 |
(四) 边区对邮政业的开发 | 第58-61页 |
八、结语—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开发的经验教训及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启示 | 第61-65页 |
1、政策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政策对经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第61-62页 |
2、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合作、私营经济同是发展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 第62-63页 |
3、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一定要符合当地群众的思想觉悟,真正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切忌行政命令的强迫和形式主义 | 第63页 |
4、经济开发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 | 第63-65页 |
注释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