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论文--高能物理学论文--粒子物理学论文--实验与测定论文

BESⅢ漂移室加速老化实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图目录第9-11页
表目录第11-12页
第一章 课题研究背景第12-18页
   ·高能物理的概述第12页
   ·粒子加速器和对撞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2-14页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与北京谱仪(BES)第14-18页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第14-15页
     ·北京谱仪(BES)第15-18页
第二章 漂移室及其老化效应第18-23页
   ·漂移室的基本原理及结构第18-19页
   ·漂移室的主要性能第19-21页
     ·探测效率第19-20页
     ·漂移空间和漂移时间的关系第20页
     ·空间分辨率第20页
     ·dE/dx分辨第20-21页
     ·动量分辨第21页
   ·漂移室的老化机制及老化效应的参数表示第21-23页
     ·漂移室的老化机制第21-22页
     ·老化效应的参数表示第22-23页
第三章 漂移室老化模型第23-32页
   ·老化模型的结构和物理目标第23-24页
   ·老化模型的建造第24-26页
     ·端面板的设计,加工及组装第24页
     ·模型和定位子的清洗第24-25页
     ·拉丝第25页
     ·密封第25-26页
   ·老化模型的实验前期工作第26-31页
     ·张力的测量第26-27页
     ·漏电流的测量第27-28页
     ·气体系统第28-29页
     ·外围插件及数据获取系统第29-31页
   ·小结第31-32页
第四章 ~(55)Fe 5.9 keV X-射线辐照实验第32-41页
   ·MDC阳极丝累计电量和老化时间的估算第32页
   ·~(55)Fe 5.9 keV X-射线辐照实验安排第32-33页
   ·最佳工作气体流量的确定第33-35页
   ·实验结果第35-40页
     ·阳极丝电流I随辐照时间的变化第35页
     ·阳极电流随累积电荷量的变化测老化率第35-36页
     ·光电峰位随累积电荷量的变化测老化率第36-37页
     ·扫描电镜分析(SEM)、X-射线能谱成分分析(EDS)第37-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90)Sr β-射线辐照实验第41-49页
   ·~(90)Sr β-射线辐照实验安排第41-42页
   ·最佳工作气体流量的确定第42页
   ·实验结果第42-48页
     ·阳极丝电流I随辐照时间(即累积电荷量)的变化第42-44页
     ·~(55)Fe 5.9 keV X射线全能光电峰法测老化率第44-46页
     ·扫描电镜分析(SEM)、能量散射X-射线点成分分析第46-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水蒸汽对老化率的影响第49-54页
   ·老化模型气体系统的改进第49页
   ·实验结果第49-51页
     ·从阳极电流法所得的结果第49-50页
     ·从全能光电峰位法所得的结果第50-51页
   ·蒸馏水泡泡瓶作用的进一步检验第51-53页
     ·~(55)Fe X射线辐照实验第51-52页
     ·~(90)Sr β-射线辐照实验(老化室电流增益的恢复)第52-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七章 小单元漂移室模拟老化实验中老化率与辐照放射源强度的相关第54-57页
   ·老化率与放射源强度的相关第54-55页
     ·阳极丝电流测出的老化率与源强的关系第54-55页
     ·光电峰位法测出的老化率与源强的关系第55页
   ·结果讨论第55-56页
   ·小结第56-57页
总结与讨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附录第60-63页
 Ⅰ、历轮~(55)FeX-射线辐照实验阳极丝电流I随辐照时间的变化第60-61页
 Ⅱ、历轮~(55)FeX-射线辐照实验阳极丝电流I随累积电荷量的变化第61-62页
 Ⅲ、历轮~(55)FeX-射线辐照实验光电峰位随累积电荷量的变化第62-6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NIOSII的光纤通道接口设计及相关技术实现
下一篇:蛇毒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视神经夹伤后的神经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