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协商机制中政府职责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评价 | 第20页 |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 第20-21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2章 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式的选择 | 第23-35页 |
·市场分配流域初始水权的弊端 | 第23-24页 |
·负外部性问题 | 第23页 |
·重效率、轻公平 | 第23-24页 |
·市场失灵 | 第24页 |
·政府分配初始水权的必要性 | 第24-28页 |
·强制力和非强制力 | 第24-25页 |
·促进公众参与 | 第25-26页 |
·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 | 第26-27页 |
·保护弱势群体 | 第27-28页 |
·政府分配流域初始水权的基本理论依据 | 第28-30页 |
·公地悲剧理论 | 第28-29页 |
·平等发展权理论 | 第29-30页 |
·从流域水资源现状看协商机制的必要性 | 第30-35页 |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 第30-31页 |
·引入协商机制的必要性 | 第31-35页 |
第3章 协商机制中的政府责任 | 第35-41页 |
·外部建设责任:实施环境建设 | 第35-38页 |
·建设政策、法规环境 | 第35页 |
·建设信息环境 | 第35-37页 |
·建设水权协商文化环境 | 第37-38页 |
·内部建设责任:自身能力建设 | 第38-41页 |
·提高政府科学性的决策能力建设 | 第39页 |
·加快协商立法建设,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 | 第39-40页 |
·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伦理建设 | 第40-41页 |
第4章 协商机制中的政府权力 | 第41-45页 |
·指挥与安排权力 | 第41-44页 |
·确定协商的主体、客体 | 第41页 |
·明确协商的总目标和原则 | 第41-42页 |
·确定供水预测 | 第42页 |
·确定需水预测 | 第42-44页 |
·仲裁权力 | 第44页 |
·监督权力 | 第44-45页 |
第5章 协商机制中政府主导管理模式的建构 | 第45-54页 |
·BDI 理论的引入 | 第45页 |
·BDI 理论在水权协商中应用 | 第45页 |
·案例分析:黄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协商 | 第45-54页 |
·树立集体信念——Belief | 第47-51页 |
·改造个体愿望——Desire | 第51-52页 |
·形成理性意图——Intention | 第52-54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