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体现与借鉴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 一、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中的和谐思想简介 | 第16-24页 |
| 1. 阴阳和谐——和谐法律思想的自然基础 | 第16-18页 |
| 2. 天人和谐——和谐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石 | 第18-21页 |
| 3. 家国和谐——和谐法律思想的政治基石 | 第21-22页 |
| 4. 礼法和谐——和谐法律思想的文化基石 | 第22-24页 |
| 二、和谐思想在具体法律制度中的体现 | 第24-44页 |
| 1. 容隐制度 | 第24-28页 |
| ·古代制度设计及合理性分析 | 第24-26页 |
| ·容隐制度的现代借鉴 | 第26-28页 |
| 2. 婚姻制度 | 第28-31页 |
| ·古代婚姻制度简介 | 第28-30页 |
| ·现代借鉴价值及构想 | 第30-31页 |
| 3. 保辜制度 | 第31-33页 |
| ·保辜制度历史发展概况 | 第31-32页 |
| ·现代借鉴意义 | 第32-33页 |
| 4. 调解制度 | 第33-35页 |
| ·古代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33-34页 |
| ·现代借鉴意义及合理性分析 | 第34-35页 |
| 5. 廉政制度 | 第35-44页 |
| ·古代廉政制度简况 | 第36-40页 |
| ·现代借鉴价值 | 第40-44页 |
| 三、传统和谐思想及法律实践之当代省思 | 第44-53页 |
| 1. 和谐法律思想的启示 | 第45-50页 |
| ·从礼法合一到德法共建 | 第45-47页 |
| ·从天人合一到可持续发展 | 第47-48页 |
| ·从家国合一到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 第48-50页 |
| 2. 法律实践的启示 | 第50-53页 |
| ·和谐思想对于促进法律规范体系的和谐统一的意义 | 第51页 |
| ·和谐思想对于促进法律价值体系的和谐统一的意义 | 第51-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注释 | 第55-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